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3年度法治建设情况的报告
202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人社领域法治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2023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厅党组带头示范,结合开展主题教育,将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内法律法规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内容。将学法内容列入机关党支部学习计划,组织法治知识测试,开展“宪法宣传周(月)”等系列普法活动。举办2期法治专题讲座,围绕依法行政、民法典等进行专题授课,党员干部学法用法意识不断增强。
(二)持续夯实法治人社政策支撑。将《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修订列入地方立法三类项目,组织完成《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修订草案)起草、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工作。制定省监管平台管理办法、企业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办法、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指导手册等文件。认真执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公平竞争审查和“三统一”制度,对7件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同步解读制度,实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制度,及时做好行政规范性文件立改废工作。
(三)扎实推进人社部门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公布96项电子证照“用证”清单,实现电子证照免提交。大力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优化升级“退休一件事”办理服务,累计惠及30万余名退休职工。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综合监管一件事”试点改革,涉企信息实现应归尽归。
(四)不断优化人社领域营商环境。制定人社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组织开展人社领域营商环境“揭榜挂帅”活动。实施助力工业经济九“+”计划,延续实施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减轻用人单位负担208亿元。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建立省政府特殊津贴制度,组织“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等活动,集聚青年人才86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超400万人。
(五)全面提升人社系统依法行政水平。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落实公职律师制度和法律顾问制度,从严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强化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深化劳动人事争议预防化解,率先组建省级调解专家库,选树金牌调解组织。开展劳资专管员职业化等四项试点,深入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在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考核中进入A级行列。依法办理被行政复议案件、各类行政诉讼案件,法院审结的案件全部胜诉。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和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厅主要负责同志严格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一是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多次组织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习近平法治思想,组织各级党组织开展学法、用法、讲法、普法活动,开展领导干部法治素养考试,全面提升人社系统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二是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带头研究、带头部署法治建设工作任务,主持召开厅党组会研究法治工作,亲自协调解决法治工作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人社系统得到落实落地。将履行法治建设责任情况作为厅党组和厅主要负责同志年终述职报告必要内容,切实做到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制定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细分5个方面16条重点任务,明确责任部门、限定时间节点,确保各项任务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三、2023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3年度,虽然我厅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但与省委、省政府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法治思维还不够牢固。主要是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深不透,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手段化解矛盾解决纠纷推动工作的能力需要持续提升。二是服务质效还有提升空间。在流程优化、数据共享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电子签章、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还不够充分,服务质效还需要继续提升。
四、2024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一)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通过集中培训、送法进机关、政策解读等方式,宣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积极打造法治市场环境,扩大“法治人社”品牌效应。
(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完善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机制。强化法治教育培训,加强行政执法保障,依法查处违法行为,持续深化行政执法规范化、透明化、标准化建设。
(三)提升争议调处效能。深化仲裁要素式办案改革,健全“仲裁维权+就业帮扶”机制,进一步推动调解仲裁服务向引导和疏导端延伸。深入推进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推动劳动争议源头治理、多元化解。
(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抓好人社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方案落实,深入推进“揭榜挂帅”活动,加快推动“智慧人社”一体化建设,推动更多适合网上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由网上可办向全程网办、由好办向易办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