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网站范围内搜索
关于对《山东省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2021-09-27 字体

关于对《山东省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为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的部署,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省领导同志关于“开发公益性岗位是一举多得的大事、好事,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具体要求,我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组织实施山东省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配套制定了《山东省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经征求省有关部门、各市的意见,形成了《办法》(征求意见稿,见附件)。

《办法》共六章二十条,主要从岗位属性、开发管理机制、岗位设置和人员待遇、岗位和在岗人员管理等方面,对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提出了规范性要求。按照《山东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因工作需要,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21年928日至1027日。征求意见期间,社会各界可通过邮寄、电子邮件或传真等方式向我厅反馈意见和建议(以单位名义反馈的修改意见需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名义反馈的修改意见需签署真实姓名,并备注联系方式)。在《办法》正式颁布实施前,我厅暂不接受相关政策咨询,敬请谅解。

  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解放东路16号

  编:250014

电子邮箱:ygyrst@shandong.cn

联系电话:0531-88597893、86900931(传真)

 

附件:1.山东省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征

求意见稿)

2.《山东省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公开

征求意见稿)》起草情况说明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1年927 


附件1

 

山东省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公开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做好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根据《山东省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方案》,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乡公益性岗位,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使用财政资金统一设置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类、公共服务类、社会事业类、设施维护类等岗位。

第三条  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的目的,主要是落实政府兜底安置困难群众就业职责,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不设置没有实质工作内容和社会效益的岗位。

 

第二章  开发管理机制

 

第四条  开发管理主体。城乡公益性岗位实行省级统筹,市、县(市、区)负总责,乡镇(街道)具体落实,村(社区)日常管理使用。省级人民政府负责定目标、定政策、定资金;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政策细化、资金筹集;乡镇(街道)负责组织实施、岗位开发、待遇发放、督促检查;村(社区)参与做好摸排需求、人员组织、日常管理。各地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协助管理。

第五条  年度开发计划。省级统一向各设区的市下达年度开发计划,各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在不低于省下达年度计划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加岗位规模。

第六条  结合我省实际,将城乡公益性岗位设置为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事业、设施维护等类型。县级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需求统筹本辖区的岗位开发类型,综合设岗或单独设岗。

    第七条  开发管理流程。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在县级人民政府统一指导下,乡镇(街道)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原则上于每年第一季度集中开展。开发流程一般包括发布公告、报名申请、民主评议、审核公示、县级审批、协议签订、岗前培训、安排上岗等环节。如出现空岗情况,乡镇(街道)要按照规定及时进行补充。

 

第三章  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

 

第八条  岗位设置。乡村公益性岗位设置为:

(一)公共管理类,主要从事文物保护巡查、国土治理、护林绿化、环境保护、森林防火、治安联防、安全应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公共服务类,主要从事农技推广、村容保洁、卫生防疫、场所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三)社会事业类,主要从事养老护理、幼儿托管、课后服务、扶残助残、劳动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四)设施维护类,主要从事农田基础设施管护、道路管护、水利管护、公共设施管护等方面的工作。

第九条  安置对象。乡村公益性岗位主要安置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含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农村低收入人口、农村残疾人、农村大龄人员(45-65周岁)等群体。

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含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对象),是指乡村振兴部门登记管理的相应人员。

农村低收入人口,是指民政部门登记管理的相应人员。

农村残疾人,是指残联登记管理的相应人员。

第十条  岗位聘用。建立乡村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精准识别机制,综合考虑人员类型、收入水平、申请意愿、个人能力等因素,在符合用人条件的前提下,确定相关人员。人员确定后要在所在村(社区)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3天。

第十一条  岗位待遇。乡村公益性岗位统一实行政府补贴。补贴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按照不低于当地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依据岗位类型、劳动时间等因素确定。同一人员岗位补贴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到期后可视情适当延长,岗位待遇按月发放。

县级人民政府统一为在岗人员购买每年不超过60元的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已购买的不再重复购买。

 

第四章  城镇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

 

第十二条  岗位设置。城镇公益性岗位设置为:

(一)公共管理类,主要从事道路交通协管、治安巡防协管、市政管理协管等方面工作;

(二)公共服务类,主要从事公共环境卫生、疫情防控等方面工作;

(三)社会事业类,主要从事社工服务、养老护理、课后服务、互助帮扶等方面工作;

(四)设施维护类,主要从事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管护等方面工作。

第十三条  安置对象。城镇公益性岗位主要安置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城镇大龄失业人员(女性45周岁以上、男性55周岁以上至法定退休年龄)。

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城镇大龄失业人员(女性45周岁以上、男性55周岁以上至法定退休年龄),是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登记管理的相应人员。

第十四条  岗位聘用。建立城镇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精准识别机制,综合考虑人员类型、收入水平、申请意愿、个人能力等因素,在符合用人条件的前提下,确定相关人员人员确定后要在所在社区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3天。

第十五条  岗位待遇。城镇公益性岗位统一实行政府补贴。补贴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按照不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依据岗位类型、劳动时间等因素确定。同一人员岗位补贴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岗位待遇按月发放。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延长至法定退休年龄(以初次核定其享受补贴时年龄为准)。

社会保险补贴标准参照用人单位为上岗人员实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不包括个人应缴纳部分)执行。

 

第五章  岗位管理

 

第十六条  信息化管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对城乡公益性岗位和人员“双实名”管理,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七条  日常管理。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督促在岗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具体管理工作由所在乡镇(街道)负责,村(社区)参与具体使用管理等工作。

第十八条  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资金管理制度,对优亲厚友、暗箱操作以及虚报、谎报、套取资金等行为,严肃追究责任。

第十九条  退出管理。城乡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退出机制,一旦退出将即时解除劳务协议,从解除劳务协议的下月起停止发放补贴。

(一)自然退出。城乡公益性岗位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乡镇(街道)督促退出:

1.通过用人单位吸纳、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方式已实现就业的;

2.自愿退出岗位的;

3.公益性岗位已满规定期限的;

4.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

5.其它须退出岗位的情况。

(二)人员清退。城乡公益性岗位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乡镇(街道)负责清退:

1.申报材料虚假失实的;

2.本人未提供相应劳动、他人顶替上岗的;

3.无故连续旷工超过15天或一年内累计旷工30天的;

4.不服从岗位管理或违反岗位管理办法,造成不良影响的;

5.工作质量、标准达不到要求,经整改仍不到位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7.其他不符合城乡公益性岗位条件的。

 

第六章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山东省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制度实施细则》同时废止。退役士兵专项公益性岗位按现行相关规定执行。


附件2

 

《山东省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一、起草背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开发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是国家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兜牢民生底线的重要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多种渠道,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尽快就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作出明确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做好就业工作,把开发公益性岗位作为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措施来抓。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作出专门批示,要求进一步深入研究、周密谋划,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政府兜底安置就业的职责,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推动共同富裕,拟组织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为做好行动的组织实施工作,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力度,经认真研究、深入调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同相关部门起草形成了《山东省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从岗位属性、开发管理机制、岗位设置和人员待遇、岗位和在岗人员管理等方面,对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办法》的制定出台,将有利于细化工作措施,便于基层规范操作,做到安置对象精准、岗位类型精准、资金使用精准,为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起草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的通知》,结合我省实际,研究起草了《办法》。

三、主要内容

《办法》共六章二十条。

第一条至第三条对《办法》制定目的、依据、适用范围等作了规定,为做好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根据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四条至第七条对城乡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管理主体、年度开发计划、开发岗位类型、开发管理流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第八条至第十一条对乡村公益性岗位的设置类别、安置对象范围、岗位聘用程序、岗位待遇等作了规定

第十二条至第十五条对城镇公益性岗位的设置类别、安置对象范围、岗位聘用程序、岗位待遇等作了规定

第十六条至第十九条规定了城乡公益性岗位在信息化管理、日常管理、资金管理和退出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第二十条对《办法》的有效期及其他事项作了规定。


访问次数 :
用户中心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