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网站范围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 人社要闻
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省内主流媒体采访全国人大代表梅建华
2020-05-27 字体

近日,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省内主流媒体就稳就业保民生等问题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梅建华。具体内容如下:

 

大众日报


 

5月26日,大众日报以《两会视点|住鲁代表委员热议如何应对疫情挑战保障百姓“饭碗”》为题进行报道,文章如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共出现39次,为近年来频率最高。“就业”高频出现的背后,是宏观政策层面“就业优先”底线思维的凸显。

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是重要的民生关切,也是做好全局工作的“牛鼻子”。住鲁代表委员认为,积极应对挑战,千方百计稳就业,正是稳住经济基本盘,兜牢民生底线,做好应对疫情“加试题”的关键之举。

拿出实招硬招,让“饭碗”端得更牢

就业一头连着群众“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受疫情影响,就业的不确定性增加。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梅建华代表介绍,作为人口大省、劳动力大省,山东今年需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约105万人,加上去年结转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约45万人,还有失业人员再就业,预计将有200万人以上的就业需求,保就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

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山东在前期出台稳就业“24条”等政策基础上,近期又专门出台“六保三促”工作方案,推出35项保增长、保企业、保就业的实招、硬招,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就业的冲击。

如何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是代表委员共同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揽子举措,每一条都堪称“真金白银”。梅建华告诉记者,根据报告要求初步测算,预计今年可减轻全省企业社保缴费负担约900亿元。

“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山东郓城水浒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樊庆斌委员说,疫情对文旅产业造成较大影响,自己的企业也不例外,但对1300多名员工,公司却没有少开一分钱工资。这背后离不开多方支持给予的底气——银行将公司贷款的还款期限顺延了2年;复工当天,税务部门就上门提供了减税优惠。樊庆斌表示,

政策加码发力,让中小微企业“活起来”“动起来”,就能稳住千千万万个就业岗位。

推进人才供给侧改革

保就业,就要保重点群体,高校毕业生就业是重点,也是难点。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山东达到65.5万人,创历史新高。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在山东,就业服务一直不曾断线。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代表介绍,该校今年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近1万人,疫情发生后,学校先是举办了“线上春季就业市场”招聘会,紧接着又牵头启动了驻泰安高校毕业生联合网络招聘会,全员发力为毕业生牵线搭桥寻找好工作。

张宪省注意到,许多事业单位招聘都要求学生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其实有些岗位,本科毕业生完全可以胜任,比如教务员、后勤管理等。”他希望,给用人单位更多自主权,适当放宽政策。

深入剖析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郝芳代表认为答案在于“人才供给侧改革”。郝芳认为,有些学校的专业学科设置,还不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应支持高校积极行动起来,推进人才供给侧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在青岛市的支持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成立了新材料、新能源和海洋与空间信息三个学院。“高校还是要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郝芳说。

多位代表委员表达了“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的观点。“我经常和自己的学生说,仰望星空是必须的,但无论什么时候也都要脚踏实地。”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教授李掖平委员建议,大学生要树立积极的就业心态,除了机关事业单位,广大基层和企业也是干事创业舞台,也能闯出一番天地。

努力拓宽新就业空间

保就业,除了继续做好“稳”的文章,还有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即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积极增加新的就业”。

着眼于此,山东打出增岗“组合拳”:国有企业今明两年新增岗位招聘应届毕业生比例不低于50%;研究生招生计划增至3.2万人,大学生、毕业生新兵征集比例分别提高至80%、25%;事业单位招聘重点向高校毕业生倾斜,应届毕业生招聘比例不低于50%;聚焦“十强”产业集群开发见习岗位,见习计划较上年增长50%以上。

新的就业机会,还来自于创新创业。此前,山东三箭劳务管理有限公司油漆工班组长陈雪萍代表深入平阴县“平阴创业园”、孔村镇、洪范镇等地,对农民工返乡创业进行专题调研。“调研发现,近年来平阴县返乡人员留乡人数不断在增长,尤其是疫情发生后,很多农民工选择就地就近就业。”她说,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意愿更加强烈。

陈雪萍认为,绝大多数农民工返乡创业主要还是从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起步,地方政府应建立“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储备库”,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项目选择和指导。同时,针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诉求,提供农民工创业“一站式”服务,帮助解决农民工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审批、贷款等问题,营造创新创业的宽松环境。

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近年来不断孕育出诸多“新就业形态”。济南阳光大姐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卓长立代表说,家政服务业在促消费、促就业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而现在,家政服务人员从业数量仅能满足部分需要,下一步将不断通过项目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激发活力扩大就业。

 

大众日报


 

5月26日,大众日报以《两会视点|修炼“金刚钻”,提升技能好就业》为题进行报道,文章如下:

在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稳定扩大就业的部署安排中,有两组数字格外引人注目: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实打实的“硬核”举措传递出强烈信号: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

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有多迫切?技能人才有多“吃香”?豪迈集团电火花科研小组组长王钦峰代表用数字作答:去年,豪迈集团招聘了1800名技能人才,900多名本科生;今年上半年又招收了1100名技能人才,700多名本科生。“在我们公司,技能人才需求一直高于大学生,有工作经验的技能人才更是‘香饽饽’。”王钦峰说,在豪迈的9000名技能人才中,月收入过万的有3000多人,占了三分之一。

硬币的另一面是一些劳动者因缺少一技之长、没有“金刚钻”,难以实现稳定就业。

“不管是稳就业、保就业,还是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职业技能培训这个抓手。”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梅建华代表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山东启动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去年完成培训123万人次。今明两年,山东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0万人次以上。“如此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就是要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让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就业。”

如何发挥企业在技能培训中的主体作用,豪迈的做法有一定代表性。王钦峰告诉记者,一旦订单不忙,企业会开展技能竞赛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让职工“练内功”,每年都有上万人次参与,由此实现“以训稳岗”。另一个做法就是“轮岗”。“技能人才既需要‘干专干精’,也要成为‘多面手’。每年公司都会定期发布轮岗岗位需求,员工报名很踊跃。”王钦峰说,优秀的企业都有完备的技能培训基础和体系,应该让企业唱好技能培训的“主角”,加快实施产教融合,实现劳动者、企业、学校多方共赢。

“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显著特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就是一个创新探索。今年9月,山东中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30名“新型学徒”将走进临沂市技师学院,接受技能培训。“这是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行以来,学院接收的首批‘新型学徒’。我们将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尤其是补齐理论知识上的‘短板’。”临沂市技师学院机械装配与维修系主任夏兆纪代表说。

在夏兆纪看来,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推行,创造了“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的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能发挥出“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功效。他建议,职业技能培训不能只抓过程,还要把牢出口关,确保参训人员的技能水平真正得到提升。同时,完善技能人员薪酬机制,使技能人员的薪资水平与其技能水平相匹配。

 

齐鲁晚报


 

5月25日,齐鲁晚报以《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人社厅厅长梅建华: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为题进行报道,文章如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努力稳定现有就业,积极增加新的就业,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就业、社保与民生息息相关,我省的情况如何?2020年,在这些民生领域,又将出台什么政策?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梅建华。

聚焦重点群体就业

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稳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梅建华坦言。

针对困难和问题,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前期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基础上,近期又专门出台“六保三促”工作方案,推出一批保增长、保企业、保就业实招、硬招,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就业的影响,全力保居民就业,以“首稳”促“六稳”。

梅建华告诉记者,正值毕业季,高校毕业生是就业工作的重点,也是当前工作的难点。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874万人,山东达到65.5万,创历史新高。为促进毕业生尽快就业,山东将在支持企业增岗、引导基层就职、扩大招生入伍、增加就业见习等7个方面加大力度。

省城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孙丽打算考事业编,看到政策的出台,她非常高兴。“我本来就打算考‘三支一扶’,最近看到省人社厅出台的政策,比如事业单位招聘重点向我们毕业生倾斜,‘三支一扶’服务期满合格直接聘为乡镇事业编。这让我信心满满!”孙丽告诉记者。

为让更多毕业生找到合适的岗位,山东实施“就选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开展“线上有招”“齐鲁名企空中宣讲会”等活动。134所高校在线举办网络招聘会,参加线上招聘的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57.84万人,参会企业发布职位228.87万个。

记者发现,登录“就选山东”——山东高校毕业生求职招聘云平台,不仅可以看到重点企业的招聘信息,还能进入省内各大高校的网络招聘端口,例如“山东大学春季网络招聘会”“潍坊学院春季网络招聘会”等。梅建华透露,下一步,山东人社部门将会同公安部门探索取消取消毕业生落户限制,推广“先落户后就业”“先落户后创业”和高校毕业生落户“秒批”做法。

记者了解到,5月20日,山东出台《保居民就业工作方案》,从8个方面提出了35项政策措施,很多政策的含金量非常高。梅建华介绍:“比如,对年内领取失业保险金期满仍未就业的失业人员、不符合领取失业保险金条件的参保失业人员,按不高于参保地失业保险金标准的80%,按月发放失业补助金,将惠及大量的失业人员,很好地发挥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

“聚焦稳就业,在推动就业局势稳定上攻坚突破。今年,山东人社部门将扎实推进稳就业攻坚行动,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梅建华说。

加大援企稳岗力度

“真金白银”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了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

山东的情况如何?梅建华给了记者一组数字:截至4月底,我省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198.1亿元,其中免征中小微企业缴费154亿元,减半征收大型企业等缴费44.1亿元。今年以来共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22.54亿元,惠及21.1万家企业,稳定职工756.45万人,返还金额超过去年的2倍。在“补”方面,对春节期间开工生产的疫情用工补贴,共发放6290万元,惠及322家企业……

一组组数字,背后折射的是“暖心”,稳岗稳企,保基本、兜底线,山东频频发力。在梅建华看来,稳定企业发展,对于保障民生和就业,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预计今年可减轻全省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缴费负担900亿元。通过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最大程度纾解企业困难,有力支持企业发展,全力稳定就业形势,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

济南公交集团社保专管员给记者算过这样一笔账,“按照现在社保降费政策,我们一万多名职工,每个月将少缴纳失业和工伤保险费60多万元,到年底就能少缴纳两项社会保险费约720万元,而这笔钱数大致相当于上个月我们缴纳社保费的单位缴费部分,这个减负力度还是很大的。”公交集团工作人员介绍。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背后反映的是山东各级人社部门的“保姆式”服务,“一对一”主动解决企业问题。“前两天,我接到了济南社保打来的电话,提醒我需要维护一下企业银行账户信息,接收单位2月社保退费,之前他们还给我发过几次短信提醒。说实话确实挺感动,以往都是我咨询、查找政策,现在优惠政策直接主动找到我。”济南一建集团有限公司社保专管员曾先生告诉记者。

“可以说,阶段性减免社保费换来的将是企业发展、就业稳定与社保制度发展的良性循环。但从短期看,阶段性减免社保费会对社保基金收入造成一定影响,我们将认真落实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制度、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梅建华说。

激发人才发展活力

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今年,山东人社部门还将聚焦强支撑,在激发人才发展活力上攻坚突破。

“比如落实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卫生防疫津贴等待遇,及时对有关医疗单位核增专项绩效工资总量,加大职称评定、人才工程倾斜力度,落实休息休假休养待遇,开展表彰奖励等。”梅建华说。

对于山东的引才政策,济南市晶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文感触颇深,胡文是加拿大归国华侨,2009年,他因看中山东的引才政策和创业环境,通过政府引才计划实现了“走回来”。通过政府给予的资金支持和人社部门组织开展的高素质人才专场招聘会, 2014年,晶正公司研发出了纳米厚度铌酸锂单晶薄膜产品,填补了世界空白,使我国率先成为全球产业化生产这种产品的国家。

“最近我注意到山东又出台了很多关于高层次创新人才创业的优惠政策,创业环境是越来越好了。硬实力和软环境的结合会助推更多高新技术的发展。政府‘保姆式的服务’可以让我们这些创业者专注于自己的技术领域。”胡文说。

像引进胡文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山东诚意满满。“我们实施更加开放、更加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为各类人才在鲁创新创业提供出入境和居留、户籍、住房、配偶随迁、子女入学、编制、职称、岗位、薪酬等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梅建华说。

下一步,山东将在省外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的山东籍高层次人才,以及在省外入选设区的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到我省创新创业的人选纳入“山东惠才卡”服务范围。建立“山东惠才卡”规范化认定目录,定期征求省直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意见建议,及时调整省内外人才申领标准和申领范围,让“山东惠才卡”惠及更多省内外优秀人才。

为了加大引才力度,山东人社部门还打造了“海洽会”“名校人才直通车”等品牌活动,多渠道吸引海内外人才来鲁干事创业。

对有意愿来山东干事创业的人才,梅建华倡议,希望大家关注山东的发展机遇、就业政策、就业机会。“山东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各行各业各类人才的支持。希望朋友们多关注这些政策、多参与这些活动,我们将全力提供优质服务,使山东成为有志之士实现梦想、报效祖国的热土。”

梅建华介绍,下一步,我省将聚焦制度创新,让青年人才引进数量有突破。实施来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倍增计划、博士后英才汇聚计划等,年内实现来鲁“双一流”高校毕业生翻一番。“让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有保障,让青年人才服务有温度。我们会当好‘后勤部长’。”

访问次数 :
用户中心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