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网站范围内搜索
媒体解读|山东:多措并举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赋能蓄力高质量发展
2024-12-11 字体

山东:多措并举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赋能蓄力高质量发展

 

近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1部门联合印发《山东省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结合我省数字产业、数字人才发展实际,针对数字人才育、引、留、用等重要环节,提12条具体落实举措,打出数字人才培育“组合拳”,增加数字人才有效供给,为我省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

明确人才培育目标,系统支持数字人才供给

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源动力,而数字技术工程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系统助力数字人才供给,《若干措施》提出了明确的数字人才培养目标:用3年时间建设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训机构20家左右,培训数字技术工程师3000人以上。每年举办不少于20期数字技术高级研修项目,培训数字产业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600人以上。设置数字技能人才培训专项,每年培训数字高技能人才不少于500人,培训数字技能人才不少于1500人。

为保证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若干措施》提供了系统、有力的支持政策,做优做实政策保障。各市推荐高技能人才申报齐鲁首席技师,数字领域技能人才占比不低于20%。加强重点群体数字就业技能培训,发放数字职业(工种)培训券。完善数字技术人才职称政策,健全数字技术职称专业设置,符合条件的单位可按规定组建数字专业职称评审委员会,支持业绩卓著、贡献突出的数字技术人才破格申报高级职称。推动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与职称评价衔接,取得初、中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直接认定相应级别职称;取得高级专业技术等级证书的,可作为申报高级职称的业绩成果条件;取得初级培训合格证书的,可直接申报初级职称评审或考试;取得中级培训合格证书且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的,可直接申报中级职称评审或考试。

数字人才评价机制的不断健全,为数字人才提供了更多晋升渠道,鼓励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积极主动更新自身能力和知识,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对于人才队伍的需求。

搭建平台促交流,服务数字人才对接产业需求

根据《若干措施》要求,山东省将加大高端数字人才引进力度,打造数字人才集聚高地。《若干措施》提到,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引进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数字人才,解决我省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点产业的“卡脖子”难关。依托数字领域重要平台、重大项目等吸引海内外高层次数字人才来鲁创新创业,符合条件的纳入柔性引才专项计划给予支持。实施省政府非教育系统公派出国留学数字人才专项计划,遴选优秀中青年数字人才赴海外访学研修。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技能人才培养的合作交流,培育引进更多国际化数字人才。

为推动数字人才对接产业需求,《若干措施》不仅要求在我省已有竞赛活动中加入数字领域赛道和竞赛项目,还增设了数字工程师大赛,围绕人工智能、现代海洋等数字产业设置赛道,邀请海内外数字工程师来鲁比拼创新成果、攻关技术难题,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发展,不断增强工业体系、产业体系的活力与竞争力,加快建设我省数字工程师队伍。我省还将建设全省数字人才库,组建数字人才培育合作联盟,在数字人才培育、服务、保障等方面整合资源、共同发力,构建数字人才培育“一体化”工作格局。

支持数字人才创新创业,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作为创新的主体之一,数字人才创新创业活动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动力。为鼓励数字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措施》加大了对数字人才创新创业支持力度:支持数字领域小微企业、数字人才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或“创业提振贷”,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4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或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提振贷”;符合条件的数字人才可申请最高30万元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或最高50万元的“创业提振贷”。实施留学人员来鲁创业启动支持计划,通过“海创山东”等品牌活动,组织创业导师为数字领域留学人才开展创业辅导。建立博士后订单式培养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省自然科学基金每年支持不少于60项数字领域科研项目。

为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数字人才的创新能力,《若干措施》还提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符合条件的数字科研人才,通过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等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设置创新岗位和流动性岗位,引进海内外、企业等高层次数字人才从事科技创新。对企业、高校均急需的数字人才,可由高校招聘,与企业共引共育共用。

据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山东将以实施《山东省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为重要抓手,加强各部门的沟通联系,助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高水平数字人才队伍,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助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海报新闻

记者:吴笛


访问次数 :
用户中心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