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网站范围内搜索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0240372号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公平竞争的建议》的答复意见
2024-06-26 字体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0240372号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公平竞争的建议》的答复意见

 

赵传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公平竞争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扎实推进人才引育创新,健全完善人才选拔培养、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体制机制,着力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一)完善人才选拔培养体系。深入实施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采取特殊政策、灵活方式快速引进省外海外顶尖人才;在全国率先建立省政府特殊津贴制度,推动泰山系列人才工程向重点产业聚焦,面向国家实验室及基地、全国重点实验室和高等教育共同体实施“特聘+青年”团队专项;实施青年人才集聚齐鲁行动,制定全方位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若干措施,在全国首创省级博士后科学基金,拓宽青年科技人才识别举荐渠道,构建起全方位、全周期、全类别科技人才评选政策体系,每年引进青年人才超过70万人,在站博士后超过7000人。实施“技能兴鲁”百万工匠人才、万名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行动,高技能人才总量超过400万人,数量居全国前列。

(二)深化人才分类评价改革。出台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实施意见,制定高层次人才分类评价标准指引,针对不同职业、岗位、层次人才,分别建立评价标准,制定全省高层次人才分类评价个性指标,对不同领域、不同阶段、不同岗位的人才分类区别评价。承担全国科技人才评价试点,选取高校院所、重大平台、医疗机构和科技企业等作为试点开展改革。突出“破四唯”导向。制定“唯帽子”问题治理专门方案,在省级人才工程申报中,不将人才称号、学术头衔的数量层次作为申报参评的限制性条件,不唯论文、奖项数量,推行代表作评价。出台高层次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直通车”暂行办法,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不受国籍、户口、原职称资格、学历资历、继续教育等限制,直接申报高级职称,3400余人通过“直通车”政策获得高级职称。

(三)支持人才合理流动。进一步支持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指导高校、科研院所支持和鼓励符合条件的科研人员,通过采取兼职创新、在职创办企业、离岗创办企业、到企业工作或参与项目合作等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允许高校、科研院所通过设置创新型岗位和流动性岗位,引进优秀人才从事创新活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在高校、企业等不同性质单位之间的合理流动,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优化人才服务保障。健全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打造“山东惠才卡”服务品牌,提供交通出行、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29项绿色通道服务。成立高层次人才服务联席会议协调小组,开通人才服务专线,配备各类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12975人。拓宽人才服务范围,完善省市人才卡协同服务机制,为600余位国家级领军人才颁发惠才卡,目前惠才卡持卡专家10061名。

二、下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进人才引育创新,持续完善人才服务保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诚如您在建议中所提到的,人才评价体系尚不完善,仍然存在评价标准较为单一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深化改革创新,狠抓落实见效,着力突破制约人才发展的难点,不断打通束缚创新创业创造的堵点,全面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生态。

(一)进一步完善人才选拔培养体系。以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系统推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泰山工程、政府特殊津贴等工作,切实为人才发展提供清晰广阔的空间。深入实施“青年人才集聚齐鲁行动”,优化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运行机制,集聚高质量发展的青年力量。落实部省共建“技能山东”,推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深入实施“技能兴鲁”百万工匠和万名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行动,不断壮大技能人才队伍。

(二)进一步健全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动态修订各系列(专业)职称评价标准条件,优化完善我省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政策,不断激发高层次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深化全国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统筹推动相关省直部门和20家试点单位合力推进改革,分类建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对承担国家和省重大攻关任务类人才,建立结果导向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对基础研究类人才,建立原创导向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对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类人才,建立市场导向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对社会公益研究类人才,建立需求导向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高层次创新项目评审流程、专家遴选、工作纪律等方面的全方位检查、督导,强化相关项目的规范管理,营造公平公正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发展环境。

(三)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完善新时代人才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创新创业的全链条服务保障。擦亮“山东惠才卡”品牌,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发挥专家服务基地引才聚才作用。完善省市协同人才服务机制,推进人才服务智能化、专员化、市场化,解决好人才的后顾之忧,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服务生态。

衷心感谢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46月17

 

(联系单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1-51788070)


访问次数 :
用户中心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