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0240093号建议《关于破解制造企业用工难问题的建议》的答复意见
杜真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破解制造企业用工难问题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吸纳就业的关键产业。长期以来,我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制造业的战略部署,深入开展制造业就业支撑和用工服务保障行动,加大政策供给、服务保障、人才赋能,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优化政策供给。2023年3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印发《关于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九“+”计划的通知》,聚焦解决工业企业用工、成本、融资、引才等“急难愁盼”问题,支持制造业企业稳生产、稳就业、提效益,助力高质量持续发展。2023年9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技能兴鲁”百万工匠培育行动、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并与人社部签署共建“技能山东”框架协议,截止2023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494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突破400万人。2023年10月,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山东省生产性服务业百升级引领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计划用三年时间,培育打造100家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带动行业发展,扩大有效供给,提升品质效率,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扩大社会就业吸纳能力提供政策支撑,目前,已评审认定37家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涉及科技研发、信息软件、现代物流、人力资源、农业服务等行业领域。
(二)深化用工服务保障。一是进一步健全企业缺工快速响应、精准匹配机制,提升全域用工服务保障能力,积极落实人社用工服务专员“一对一”联系服务制度,主动上门,精准摸排企业需求,“一企一策”解决企业用工难题,助力市场主体稳岗位、扩就业。2023年以来,全省已为8.7万家企业服务解决用工179.6万人次,有效纾解企业用工招工难题。二是深入实施稳岗扩岗专项贷款业务。纳入“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加大宣传推广,优化申报流程,对重点企业上门办理。2023年以来,全省已为5276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12.3亿元,扶持企业稳岗扩岗20.6万人,有效帮助企业稳定岗位、扩大就业。三是密集举办招聘活动。春节前后,密集举办就业援助月、春暖行动、春风行动专项活动,牵头组建沿黄九省区劳务协作联盟,组织有用工需求的企业赴协作地举办“就业鲁渝行”“鲁甘人力协作”等对接活动,今年1-5月份,全省累计组织专场招聘会6458场,提供招聘岗位328万余个。
(三)强化技能人才培养。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发挥技工院校主阵地作用,建成以技师学院为主要层次、技工学校梯次发展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全省现有技工院校215所,在校生45万人。成立7家技工教育集团,建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6个、国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4个,88所技工院校纳入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试点名单。鼓励技工院校紧跟企业需求,灵活调整新设专业科目,创新开展“订单式培养”,积极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为企业“量身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截至2023年底,全省技工院校开设“订单班”“冠名班”989个,在校生3.7万人。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制造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不断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保障机制改革。成立山东省机械制造类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院校、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推进专业与产业有效对接,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技术规范有效对接。在中高职专业审核备案中,优先支持设置装备制造类专业,支持职业院校集中力量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特色专业群,凝练专业特色,打造拳头品牌。集聚职业院校、高等学校、重点企业、科研机构等资源,面向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高性能医疗设备、农业装备等领域,成立高端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政校行企社协同开展紧缺技能人才培养、短板技术攻关。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统筹开展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考核管理,截至目前,共建设公共实训基地190家,围绕“十强”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为新时代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建设公共实训基,目前全省9个项目已落地,其中6个项目已建成并开展实训业务,累计培训技能人才逾10万人次。
(四)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深入实施企业“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支持引导骨干企业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工作,企业评聘的特级技师和首席技师按照正高级工程师兑现待遇,并纳入我省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范围,目前全省共评聘特级技师首席技师292人。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技能领军人才、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等人才项目,开展齐鲁首席技师评选,建立休假疗养制度,定期组织优秀高技能人才休假考察活动,目前,已有723位高技能人才获得“山东惠才卡”,享受住房保障、子女入学、职称评聘等29项服务。修订《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进一步明确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参加公务员招录、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毕业生享有平等机会,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业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和公平竞争的报考、录用、聘用条件。
二、下步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制造业用工服务成效。发挥人社部门企业用工服务专员作用,落实“一对一”联系服务制度,将制造业企业纳入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范围,及时提供劳动用工咨询、招聘信息发布、用工指导等服务。在开展“10+N”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时,设立制造业企业招聘专场。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面向制造业企业提供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专业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在制造业企业用工规模集中的园区设立就业服务站点。指导制造业企业依法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强岗位吸引力和用工稳定性。
(二)进一步加强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实施卓越工程师薪火计划、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等项目,围绕智能制造、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制造业高关联领域,开展规范化培训,壮大卓越工程师队伍,提升职业化国际化水平。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支持技工院校与重点企业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聚焦缺工专业,开设“订单班”,推广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制造业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提质扩面,指导相关企业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试点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制造业高层次人才服务。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可按规定举荐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直接申报高级职称。支持具备条件的制造业企业,按照有关规定组建相应层级的职称评审委员会,开展职称评审工作。支持将发明专利、成果转化、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工作绩效,作为制造业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职称的重要参考,不将论文、奖项作为申报职称的唯一限制性条件。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将制造业企业急需紧缺人才纳入人才引进目录和人才政策支持范围。
(四)进一步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以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技能高超、结构合理、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目标,以院校、企业为主体,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坚持产业、人才发展深度融合,建立与现代制造业发展配套的公共实训基地体系,大力推进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年内新认定一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总数达到200家以上,着力提高技能人才服务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能力。
衷心感谢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4年6月17日
(联系单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1-51788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