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0240020号建议《关于促进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就业的建议》的答复意见
狄寒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各类人才返乡创业就业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厅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就业育人”理念,深刻认识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基础性、先导性、关键性作用,在优化服务方式、创新服务举措等方面积极探索、靶向发力,更大力度拓展就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
一、就业指导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制度保障。加强全省就业指导服务谋划,推进职业、学业、择业、创业“四位一体”大学生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建设,联合省教育厅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高校就业工作体制机制,完善指导服务体系,树立我省就业指导高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二)切实抓好重点群体的精准就业服务。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关心,我厅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拓岗位、强政策、促创业、优服务一体谋划、一体推进,认真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加快事业单位、“三支一扶”等招募进度,统筹办好“就选山东”“百日千万”“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赋能助力。
(三)全面提升重点群体就业能力。积极实施宏志助航计划,面向2023届有就业意愿的低收入家庭普通高校大学生、2024届全部低收入家庭普通高校毕业生,并积极吸纳部分非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和低收入家庭在校大学生开展“线上+线下”培训,重点帮扶困难大学生就业。着力推动技能培训向校园延伸,将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群体纳入职业培训补贴政策范围,2023年,针对高校毕业生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8.6万人次
(四)持续激发全省职业规划与生涯教育活力。创新举办“山东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吸引超过全省在校生24%参赛。全力举办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暨首届职业指导师职业技能竞赛,提升职业指导水平。“十四五”期间评选认定50门左右省级就业创业金课、省级就业创业指导优秀师资库专家100人左右、50个左右省级大学生职业生涯咨询(职业指导)工作室,在全社会营造职业教育与生涯规划浓厚氛围。
(五)创新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在全国首创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完善就业服务机制。2024年,选取22家高校作为试点,全面聚合公共就业服务、校园就业服务、市场化就业服务等各类资源,面向大学生提供一站式、专业化就业创业集成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厅将充分发挥就业指导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的桥梁媒介作用,不断完善就业指导体系,推动职业指导服务“进校园”,以联合式服务为核心,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人力资源机构作用,开展多元化就业指导服务,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一)加快全省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坚持按照“树理念、建载体、搭平台、聚资源、立机制、拓思路、求实效、可复制”的工作思路,加快全省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2025年,根据试点情况逐步扩大建设范围,力争覆盖省内30%以上高校;2028年底前,经过5年持续推广建设,实现“一校一中心”,推动构建“覆盖高校、贯穿全程、精准高效”的大学生就业服务新格局,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服务水平,实现就业工作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双提升、就业育人实效和学生职业发展双促进、就业指导服务和技能培养培训双融合,努力将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打造成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标杆品牌。
(二)举办第二届山东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为打造全过程的大学生生涯教育的大课堂,在总结今年经验的基础上,将第二届山东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划分为主体赛事和同期活动。面向中低年级学生开设成长赛道,考察其职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和围绕实现职业目标的成长过程,通过学习实践持续提升职业目标达成度,增强综合素质和能力;面向高年级学生,考察其求职实战能力,个人发展路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度,就业能力与职业目标和岗位要求的契合度,将职业生涯教育贯穿大学四年始终。同时,围绕主体赛事广泛开展各类就业指导、校园招聘、职业体验等活动,持续举办“才聚齐鲁·职面未来”就业服务进校园、全省高校就业创业金课和职业生涯咨询特色工作室建设评选等活动。
(三)严格落实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合格评价实施方案。深化就业工作评价改革,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不断提高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根据高校就业工作目标确定、就业工作体系建设、岗位资源拓展、指导服务提供、就业创业指导、就业进展监测等内容,对各高校就业工作进行合格评价。正式实行高校就业工作“红黄绿”亮灯综合评价,通报评价结果,打破对高校唯“毕业去向落实率论”的单一评价制度,着重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持续督促各高校加大学科专业调整力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制定高校毕业生全程就业链服务办法,促进就业链与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衷心感谢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4年6月17日
(联系单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1-51788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