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0240724号
建议《关于加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的建议》的答复意见
省农业农村厅:
现将我厅就刘德坦代表提出《关于加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的建议》的答复意见报去,供答复代表参考。
一、工作开展情况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牵头省级乡村人才振兴专班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引育力度,强化责任担当,助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在引导更多企业家入乡、能人回乡、大学毕业生到乡、农民工返乡等方面开展的工作主要有:
(一)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拓展乡村振兴合伙人、首席专家等引才模式,聚焦乡村精品旅游、现代生态农业等产业发展,吸引在外企业家等群体参与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乡村路径方式。累计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首席专家”2256人,吸引社会资本超过3亿元,带动增收超过6亿元。
(二)畅通农业人才成长通道。在全国率先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职称制度,省内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骨干人员均可参加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目前,全省已有1.4万余名新型职业农民通过评审取得职称,有效促进了“田秀才”“土专家”脱颖而出、干事创业。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直评”等基层职称制度,7.6万余名基层人才通过“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获得基层职称,14万余名乡镇人才通过“直评”取得中、高级职称。
(三)大力促进农民稳岗就业。集成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工作改革,滚动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聚焦生态环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田设施管护、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基层就业公共服务等领域,持续拓展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空间,安置困难人员就业。实施全省特色劳务品牌建设行动,以乡村特色产业、农村电商等为重点,培育认定11个省级特色劳务品牌、30家省级乡村振兴劳务基地,提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就近就地就业组织化程度。
(四)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修订出台山东省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持续将返乡创业农民工、农村自主创业农民纳入政策扶持范围,进一步提高贷款额度上限,加大创业资金扶持力度。联合金融机构创新推出“创业提振贷”、专项商业贷款等业务,满足创业者多元化融资需求。2023年,全省共为返乡创业农民工、农村自主创业农民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45万笔、95亿元。连续举办5届山东省“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大赛,共选树50名返乡创业典型,对获奖选手给予资金奖励和政策扶持。充分发挥创业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能人、农民工、企业家返乡入乡创业,为农村劳动力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
(五)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搭建专家服务基层平台,新增1家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新设立20家省级专家服务基地,累计设立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6家,省级专家服务基地297家,实现重点县域和重点产业领域全覆盖,基地全年柔性引进各类人才超过5万人。升级建设“专家服务基层信息平台”,入库专家2600多人,实现全省专家资源的协同共享,通过平台对接专家超1.2万人次。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聚力发挥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带动作用,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乡村人才队伍。
(一)着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完善乡村人才振兴政策体系,出台柔性引才用才若干措施,健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制度机制。持续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直评”等基层职称制度,完善城市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网格化服务重点用人单位机制,省、市、县三级联动精准服务乡村人才。
(二)着力提升人才智力开发水平。推荐评选享受特殊津贴专家,优化提升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队伍规模、结构。实施“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行动,通过技术入股、创办企业等方式服务乡村发展。组织“千名博士(后)下基层三年行动计划”,引导青年优秀人才服务乡村。深化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改革,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加快培育壮大农业领域技能人才队伍规模。
(三)支持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持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继续认定一批省级乡村振兴劳务基地、乡村特色劳务品牌。实施“创业齐鲁”行动(2024—2026年),加强返乡创业工作省级层面顶层设计,组织开展创业导师进校区、进基层等特色活动。持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质效,全面推广订单式培训,开发建筑、家政、手作等适合农民工培训就业的实用项目,帮助农民工群体实现稳定就业。
(四)着力优化人才服务保障能力。健全专家服务基层工作机制,加大专家服务基地等平台建设,扩大专家服务基层活动的规模和覆盖范围。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引导市场化服务机构开发针对乡村人才的优质服务产品。加大对各类人才扎根农村、服务“三农”、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加强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人才队伍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心、爱护乡村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4年4月22日
(联系单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1-51788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