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网站范围内搜索
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30671号建议《关于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的答复意见
2023-06-10 字体

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30671号建议《关于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的答复意见

 

黄普法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我省突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统筹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和丰富广大农民工群体精神文化生活,为加快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持。

一是优化全省精神文化阵地布局。为提升农民工群体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促进职工群众的全面发展,各相关部门积极指导全省各级完善精神文化阵地布局,形成了覆盖全省大部分县域及省属大企业的职工精神文化阵地,成为维护农民工精神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工人文化宫总数达126家,职工书屋示范点858家,各级各类职工书屋19500多个。此外,省总工会首批命名12家单位为全省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教育引导作用,团结引领广大农民工追寻信仰之路,汲取奋进力量,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取得显著成效。

二是加大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力度。省文旅厅鼓励引导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站等阵地面向农民工及其子女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农民工群体享受到更好的文化服务。发动各地群众文艺工作者围绕乡村振兴、全面小康等农民工作喜闻乐见的主题创作乡村题材文艺作品。吕剧《一号村台》不断打磨,重新立上舞台,至今已经演出20余场次,展现驻村第一书记与贫困乡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舞蹈作品《村里来了新书记》斩获全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在全国引起广泛影响。

三是积极开展线上公共服务。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策划推出群众参与的各类线上文化互动活动。2022年,山东公共文化云平台发布资源4.8万余条,各类培训课程1.1万余套、举办线上活动4000余项。通过齐鲁工惠”APP各频道向全省农民工推送学习,累计阅读量超过670万,采取专题报告、现场宣讲、新媒体平台直播、互动交流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宣讲活动5200余场,覆盖包括农民工在内的职工163.7万人次,为农民工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加强农民工先进典型宣传。加大五一劳动奖章、五一巾帼标兵、三八红旗手(集体)、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集体(个人)等评选表彰向优秀农民工倾斜力度。开展农民工之星选树活动,2022年培育选树市级以上农民工之星”300人,省、市两级农民工之星总数达到1600余人,发挥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20229月份,创新开展庆丰收 迎盛会走访慰问农民工和千园共贺丰收节活动,筹集361万元走访慰问1353人次,组织送文化、演出活动375场,惠及16.8万余人,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

二、关于加强农民工培训方面的问题

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山东省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适应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城乡融合发展等战略要求,把农村转移劳动力、脱贫人口等群体作为职业技能培训的重点对象,坚持就业和岗位需求相结合,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面向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返乡农民工、脱贫人口等重点群体,围绕制造业重点领域、现代服务业和乡村振兴需求,积极开展相关职业(工种)技能培训。2022年,共组织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0.02万人次,实现就业15.35万人次。

一是打造“产业+培训”模式。紧盯产业发展方向,突出高技能人才培训、产业紧缺人才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安全技能提升培训、储备性技能培训等,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产业的培训力度,大力促进产业链与技能培训链的有效衔接,培养培训了一大批适应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技能人才。加快培训乡村振兴技能人才,实施百万职业农民技能提升计划,充分运用田间课堂、农民夜校、网上教学等形式,每年培训农民80多万人次。

二是打造创新+培训模式。适应数字化发展趋势,创新实施互联网+培训,开通山东终身学习在线,推出1.5万余门各类社区教育资源,全部面向广大农民工免费浏览、下载、学习,让劳动者足不出户即可提升技能素养。创新开展以工代训,支持企业组织员工边工作边开展技能培训,并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受到中央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创新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实行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联合培养,打造招工即招生、毕业即上岗的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行动期间,共培育新型学徒7.8万人。创新实施求学圆梦行动,帮助1万余名一线职工(含农民工)通过求学圆梦教育得到学历提升。

三是打造品牌+培训模式。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品牌建设投入,支持知名培训机构统一形象标识、统一商标字号、统一经营模式、统一管理制度,开展跨区域、连锁化经营,打造了鲁菜师傅、阳光大姐等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立得住的特色培训品牌。做优做强金蓝领培训项目,围绕先进制造业、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依托国家级、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每年选拔1.2万名一线高级工、技师开展集中培训,打造金蓝领高端培训品牌。

四是打造多主体+培训模式。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及项目制培训,落实各项培训补贴,提高培训效果。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主力军作用,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支持承接政府补贴性培训,全省技工院校年培训劳动者超过50万人。充分发挥培训机构支持作用,放宽培训机构准入门槛,用好培训补贴等激励政策,为市场化培训机构提供舞台和机会。

三、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采纳您的意见建议,会同省相关部门,重点围绕推进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鼓励各级各类公共服务机构面向农民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实施一批面向农民工的文化惠民项目,广泛开展送文艺演出、送图书、送书画进企业、进工地、进园区、进社区活动。推出一批城乡书房”“文化驿站等,营造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推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合作共建的建设模式,鼓励创办城乡书房、文旅驿站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群众提供便捷、高效、舒适的精神文化公共服务。

衷心感谢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3531

 

 

(联系单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1-51788070


访问次数 :
用户中心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