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30567号建议《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职称评审改革大力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的建议》的答复意见
刘加山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职称评审改革大力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部署,紧密结合省情和工作实际,围绕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深化制度创新,加快流程再造,打通了高层次人才职称评审的“痛点”“堵点”“难点”,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动力,为加快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一、突出制度创新,激发人才发展“新动能”。一是建立高层次人才评审“直通车”。打破过去职称“步步爬台阶”的弊端,明确持有“山东惠才卡”、博士后等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可直接申报正高或副高职称;从省外国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以直接参加相应职称评审,让优秀人才走上成长“快车道”。二是创新专精特新企业职称申报机制。在全国率先实行专精特新企业职称申报“举荐制”,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取得原创性科技成果以及为企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优秀人才,经董事长或研发团队技术带头人署名举荐,可一步到位直接申报高级职称,民营企业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得到激发。三是实施职业技能与职称贯通互评。打破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壁垒,在工程技术、农业、技工院校教师等8个领域,实行职业技能与专业技术职称贯通评价,高技能人才可直接横向申报职称评审,专业技术人才也可参与相应职业技能评价,搭建两类人才成长“立交桥”。
二、聚焦新兴产业,打造职称晋升“新路径”。一是大力开展新职业职称评审。为满足新兴产业、重点产业等人才发展需求,在传统职称系列基础上,紧紧围绕全省发展大局,聚焦“十强”产业、乡村振兴、海洋强省等重大发展战略,增设快递工程、大数据工程、网络安全工程等新兴专业职称,拓展新兴产业人才职业发展空间。二是探索试点特色专业职称评审。结合开发区“四新”经济人才较为集中的实际,在青岛、烟台、临沂、东营、威海等5市开发区(高新区)开展工业互联网、新型功能材料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碳纤维复合材料、物联网、智能制造等特色专业职称评审试点,引导“四新”经济积极投身经济发展“主战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三是动态调整职称专业类别和标准。紧盯产业发展变化,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动态调整已有职称专业类别、标准,不断满足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比如,在工程系列中增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专业方向,在群众文化职称中增设科学传播专业方向,不断增强职称专业的前瞻性、针对性。
三、突出精准科学,着力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一是坚决破除“四唯”倾向。将评价标准的重点归纳为品德、能力和业绩三个方面,更加突出能力、业绩导向。评价过程中,坚持不唯学历,确有真才实学、业绩显著、贡献突出专业技术人才,可打破学历和专业限制,破格参加高级职称评审;不唯资历,打破高层次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逐级晋升的限制,建立职称评审“直通车”制度;不唯论文,重点推行代表性成果评审制度,要求论文实现从量到质的转变,鼓励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不唯奖项,具体标准更加注重考核工作绩效、创新成果和实际贡献,增加技术创新、专利发明、成果转化、技术推广、标准制定、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等评价指标的权重。二是丰富完善评价方式。根据不同类型专业技术人才的特点,在考试、考评结合和综合评价等三种常用评价方式的基础上,采用考察、教学测评、实践操作、业绩展示等多种手段,以及定量、定性多种方式,对职称申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三是动态修订评价标准。对照国家各系列职称改革要求,结合我省产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发展要求,动态调整我省相关系列(专业)标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推行代表性成果制度,着重考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真正让能力、业绩“说了算”。在制定标准条件过程中坚持以业内专家为主制定职称评价标准,充分面向社会征求意见,不断提升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公信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研究您所提建议,不断深化我省职称制度改革,完善评价标准,进一步破除职称评审的“四唯”倾向,不断提高我省职称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和针对性,吸引和留住更多高层次人才扎根齐鲁大地。
衷心感谢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3年6月2日
(联系单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1-51788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