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30741号建议《关于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招工难问题及建议》的答复意见
赵彩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招工难问题及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是国家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吸纳就业的重要支柱。一直以来,我省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要求,全力以赴提振工业经济,把缓解企业招工难用工难问题作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重中之重,深入开展企业用工服务保障行动,持续推进各项惠企政策落实落地,实现就业民生温度和企业发展速度同频共振。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开展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保障。一是实施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九“+”计划,聚焦解决工业企业用工、成本、融资、引才等“急难愁盼”问题,着力加大政策供给、服务保障、要素支撑、人才赋能。在服务助企方面,实施“专班+专员”用工保障计划、“公共+市场”服务助力计划、“省内+省外”人力资源协作共享计划,确保企业的发展不受人力资源的限制;在政策惠企方面,实施“缓缴+降费”社保降本计划、“返还+补贴”稳岗扩岗计划、“创业担保+稳岗扩岗”贷款支持计划,为企业发展减负担、扩融资;在人才强企方面,实施“引育+服务”产业人才开发计划、“培养+评价”技能人才培强计划、实施“培训+产业”产训融合计划,努力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二是实施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政策,纳入“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范围,侧重于支持吸纳就业人数多、稳岗效果好且用工规范的小微企业,给予授信额度单户最高可达3000万元、利率原则上不超过4%的专项贷款,健全政策直达机制、加快释放政策红利。对持续增加用工、稳岗扩岗突出的企业,支持各地提供信用授信、提高授信额度和无还本续贷等优惠政策。政策实施两个多月以来,通过持续深化政银对接、着力提高审批速度、集中开展政策宣传、加大业务人员培训力度。截至四月底,已为1269家小微企业发放49.88亿元,有效帮助企业稳定岗位、扩大就业。三是加大传统制造业就业招聘力度。一季度,在全省范围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将就业帮扶、创业带动、职业培训等服务举措“全链”整合,为包括传统制造业在内的广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敲门式”“组团式”“定制式”的暖心就业服务,截止3月底,已累计组织专场招聘会4107场,提供岗位需求230.7万人次,达成就业意向60.28万人次。4月初,开展 “2023年山东省民营企业服务月活动暨助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九+计划活动”,现场提供6373个招聘岗位,达成就业意向1300余人,活动期间通过开展入企调研走访、加快惠企政策落地、搭建招聘对接平台、优化用工便捷四项服务内容,为企业与劳动者搭建对接平台,帮助企业解决招聘用工问题。同时,紧贴市场需求,按下推进零工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键”,建设了一批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零工市场,为零工群体提供现场招聘、技能培训、权益保障等综合服务,促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各地共建成线上线下零工市场500余处,其中公益性质零工市场204处,日均服务零工超10万人次,所有县(市、区)均已完成至少规范发展一家公益性质零工市场任务,极大满足中小企业和零工群体招求双方的需要。
(二)加强制造业企业技能人才发展支撑。一是加强政策保障。印发《山东省“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民办培训机构承担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大力构建以职业院校、企业、民办培训机构为主体的多元职业技能培训载体,有效提升培训供给,增强职业技能培训活力。二是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聚焦产业导向,加强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提高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在岗职工的岗位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促进稳定就业。2022年,全省共开展补贴性培训122.93万人次,其中,企业职工培训19.51万人次。三是在每年度的中高职专业审核备案过程中,优先支持设置装备制造类专业,稳步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成立由政府主导、行业指导、院校和企业广泛参与的山东省机械制造类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相关院校、行业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全面推进专业与产业有效对接,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技术规范的有效对接。划拨专项经费,开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等 20 个制造类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标准体系。实施高水平专业 (群)建设计划,划拨经费 3.3亿元,支持职业院校集中力量凝练专业特色,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特色专业(群),实现高质量发展。四是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支持院校与济南二机床、山东临工、山东钢铁和歌尔声学等企业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持莱芜职业技术学院牵头成立全国 i5 智能制造职教集团,推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间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组织召开职业教育赋能聊城先进制造业暨职教专家进企业现场观摩活动,共同为聊城制造业发展建言献策,共谋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职业教育的贡献度和影响力。
(三)完善制造业企业发展促进体系。一是统筹开展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突出公益性、开放性和示范性,作为开放性平台,面向全省院校学生、企业员工及其他培训机构开放,鼓励与其他企业、院校、培训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在满足自身实训需要的前提下,积极承接社会公益性项目。从 2017 年起,扎实开展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试点工作,累计认定重点行业公共实训基地 145 家,围绕“十强”产业大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为新时代强省级建设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二是加强公共实训基地考核管理,优化提升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水平,积极引导我省公共实训基地增投入、促合作、上台阶、育人才,培养更多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从 2021 年开始,对已有公共实训基地开展绩效评价,对其中开展实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公共实训基地给予一定资金奖励。
二、下步措施
下步,我们将联合省工信厅、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把解决传统制造业中小企业招工难问题摆到更加重要位置,充分发挥企业、市场、社会、政府作用,多方入手,综合施策,全力以赴解决问题。
一是更大力度保障企业用工。强化用工专项服务,完善企业用工服务保障机制;巩固推进“一县一家”零工市场建设任务落地落实、取得实效,抢抓招聘黄金期,加大岗位信息精准推送发布力度,着力解决传统制造业招工难问题,多渠道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紧紧围绕《山东省“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建成政策更加健全、机制更加完善、培养质量更高、评价更加科学、服务更加高效的高质量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现职业技能培训高质量发展,更好的服务经济发展和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提升。
二是更大力度支撑技能人才发展。推进校企协作育人模式改革。面向先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下人才紧缺技术岗位,实施职业院校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广泛实行冠名式、订单班等人才培养模式。推进 1+X 证书制度试点。鼓励支持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制造业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将证书体现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融入日常教学管理,鼓励支持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更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持续打造“金蓝领”培训品牌,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大对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从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引导企业提升技能人才待遇、优化高技能人才服务等方面,持续优化技能人才培养培训、评价激励和发展使用环境,让技术工人有“奔”头,得实惠,营造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更大力度支持公共实训基地发展满足企业培训需求。建立与现代制造业发展配套的公共实训基地体系,大力推进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年内新认定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 50 家,总数达到 180 家左右,年实训技能人才 20 万以上。加强公共实训基地考核管理,积极引导我省公共实训基地增投入、促合作、上台阶、育人才,培养更多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加强对公共实训基地的考核管理,定期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对其中开展实训工作成绩突出的公共实训基地给予一定支持。
衷心感谢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3年6月8日
(联系单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1-51788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