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网站范围内搜索
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30801号建议《关于弘扬工匠精神推进山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的答复意见
2023-06-19 字体

对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30801号建议《关于弘扬工匠精神推进山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的答复意见

 

徐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弘扬工匠精神推进山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收悉,非常感谢您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关心和支持。党的二十大把高技能人才列入了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您的建议对我们非常重要,我们进行了认真学习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前期工作开展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各部门(单位)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不断深化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改革,持续培育壮大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截至去年底,我省高技能人才总量突破370万,现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技能人才70人,全国技术能手695人,高技能人才总量和高技能领军人才总量均位居全国前列。

(一)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夯实高技能人才培养根基。一是突出技工教育办学特色,立足服务产业发展、培养技能人才、促进更好就业的定位,培养更多青年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截至去年底,全省共有技工院校207所,其中技师学院48所,在校生超过45万人,技工院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名,在校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名,每年向社会培养输送大量青年技能人才,为培育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夯实了根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技能支撑。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积极推动有条件的地区根据产业发展规划、产业链技能人才需求结构,以区域优质技工院校、龙头企业、大型企业为主体构建技工教育集团,发挥技工教育资源整体优势,促进技能人才精准化供给。三是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开展优秀技能人才进校园、进课堂、进开学第一课活动,着力讲好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故事,积极传播技能文化、培养敬业精神,着重在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活动中塑造学生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二)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一是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为抓手,大力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推进基本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普惠性、均等化。2022年,全省开展补贴性职业培训122.9万人次。二是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面向全省各类企业(含拥有技能人才的其他单位)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实行企业实训基地和院校培训基地“双基地”、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双师”联合培养。2022年培养2.51万人。三是深入打造“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培训品牌。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颁发相应级别的技能等级证书,2022年培训1.1万名职工。

(三)深化评价制度改革,畅通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加快推进形成纵向衔接、横向可通、覆盖全面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体系。一是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通过把技能人才评价权“放”给企业,落实企业用人自主权,建立谁使用、谁评价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引导企业制定评价与薪酬、晋级、荣誉等待遇衔接的政策措施,构建了待遇、荣誉等全方位激励机制。截至5月中旬,全省备案自主评价企业6281家,居全国第二,累计发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67.5万本,居全国前列。二是在全国率先设立特级技师岗位,打破职业技能等级五级“天花板”。特级技师按照企业正高级工程师兑现工资待遇,极大激发了企业职工学技能、长技能的积极性。截至5月中旬,我省已有253名高技能人才被企业评聘为特级技师,实现了职业发展与待遇地位“双提高”。三是打破职称技能等级评审界限,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贯通发展。在工程技术、农业等8个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贯通发展,建立了体现两类人才特点的评价机制。

(四)加大激励宣传力度,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一是设立齐鲁首席技师和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人才项目,分别面向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开展遴选,被认定为齐鲁首席技师的在4年管理期内每月给予1000元津贴,被认定为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的给予一次性津贴2万元,均纳入高层次人才范围。二是开展齐鲁工匠推荐选拔,对获评齐鲁首席工匠、齐鲁大工匠、齐鲁工匠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1万元资助,把“齐鲁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纳入疗休养范围。三是深入挖掘优秀高技能人才先进事迹,综合利用报纸、网络、短视频和直播等宣传途径打造工匠精神宣传矩阵,2022年在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媒体对优秀高技能人才代表进行专题宣传,在齐鲁壹点APP推送网络链接,设立“技高一筹”板块,推出“2022年山东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云展示”。四是每年组织举办“齐鲁大工匠”颁奖典礼,集中展示齐鲁工匠风采,讲好“齐鲁工匠”创新创效故事。

(五)扩大资源供给,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引领带动作用。一是加强政治引领和吸纳,提高技能人才政治地位。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中,工人代表52名,占比5.7%;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中,工人代表86名,占比9.46%,与上届相比增加34名。二是支持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依托高技能人才设立“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在传技带徒、技艺攻关、创新创业等方面引领带动作用。截至5月中旬,全省设立“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140家,培育省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631个,带动各级创建创新工作室1.57万个。三是高度重视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工作,制定《山东省企业薪酬调查制度》,组织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发布人力资源市场工资价位,引导企业合理确定职工工资水平。

(六)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一是印发《山东省职业技能竞赛管理试行办法》,对竞赛标准、竞赛管理、组织实施、安全保障、奖励措施和监督管理作出明确规定,规范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二是打造省级“技能兴鲁”职业技能竞赛品牌,会同有关部门等连续8年组织举办省级“技能兴鲁”系列竞赛活动,2022年纳入省级一类和二类技能竞赛数量148项,其中省直部门、单位牵头主办61项。三是聚焦“十强产业”,每年组织开展100项劳动和技能竞赛,累计开展省级劳动和技能竞赛471项,带动各级开展各类竞赛37万项,参与职工超过3700万人次。

二、下步工作打算

虽然我省技能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技能人才队伍总量供给和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供给能力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十四五”末国家要求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要达到35%,目前我省只有30.58%,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您在建议中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行深入研究,对在培养、激励、评价等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您的建议,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研究出台我省贯彻落实文件,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政策体系,把技能人才工作进一步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策支持、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特别是从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

二是持续优化培训政策体系,开展山东省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设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构建高效率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持续推进我省职业技能培训品牌建设,立足产业发展和就业创业需求,打造一批能工巧匠齐鲁特色培训品牌。聚焦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培养,挖掘区域亮点项目,打造具有行业特征的培训品牌。

三是着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巩固招生规模,提升招生水平。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省级改革试点,深化技工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实践。实施技工教育优质校建设计划,带动全省技工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

四是积极探索推进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在以技能人才为主体的规模以上企业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推进“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明确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价条件、程序、要求,鼓励企业开展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评聘,进一步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推动技能人才链与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五是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引领示范作用,举办第一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打造我省职业技能竞赛品牌,持续开展好“技能兴鲁”系列竞赛,组织开展山东省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创新创优劳动竞赛,为广大技能人才搭建技能比武、技艺展示的平台,促进更多优秀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

六是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提升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开展好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齐鲁工匠推荐选拔活动,通过选树典型、表扬先进,积极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继续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发布人力资源市场工资价位,适时发布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典型案例,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服务。

衷心感谢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369

 

 

 

(联系单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1-51788070)


访问次数 :
用户中心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