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第20220323号建议
《关于支持枣庄市高端化工产业发展的建议》的答复意见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现将我厅就王亮等代表提出的《关于支持枣庄市高端化工产业发展的建议》涉及我厅有关内容的答复意见报去,供答复代表参考。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省作为制造业大省、化工行业大省,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围绕提升城乡劳动者全面素质,不断健全完善以培养、评价、引进、使用、激励、保障为重点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体系,努力构建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为服务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主要作了以下工作:
(一)完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体系。近年来,山东省相继出台《山东省委办公厅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通知》(鲁办发〔2019〕5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鲁政办发〔2019〕24号)、《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2部门印发〈关于开展技能兴鲁行动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的通知》(鲁人社发〔2020〕18号)和《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技工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鲁人社字〔2021〕172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从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技能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二)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紧密结合全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支柱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实施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已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3个、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49个。组织实施山东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特色载体建设工程,已建成山东省技工教育特色名校20个、齐鲁技能大师工作站100个、山东省技能大赛集训基地38个、山东省技工教育优质校7个。其中枣庄市山东化工技师学院、枣庄技师学院获评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山东鲁南机床有限公司获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山东化工技师学院获评技工教育特色名校和技工教育优质校,山东威达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泉兴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枣庄中联水泥有限公司获评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载体建设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紧缺技能人才。
(三)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等培训主体积极性,重点面向企业职工等群体,梯次实施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一是支持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企业设立或共建培训中心、实训中心、教学工厂,支持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二是制发《山东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19-2021年)专账资金管理办法》,将企业职工参加岗前培训、安全技能培训、在岗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转岗转业培训、脱产培训、综合素质培训等纳入职业培训补贴范围。三是贯彻落实企业稳岗扩岗专项支持计划以工代训政策,支持企业以工代训、以训稳岗。2021年共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22.96万人次,其中企业职工培训36.44万人次,以工代训147.07万人次。
(四)健全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一方面,全面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企业根据实际需求,自主确定评价职业(工种)范围,自主采用评价标准,对职工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坚持“谁用人,谁评价”,把评价自主权交给企业,极大激发了企业人力资源效能和人才活力。目前,全省备案自主评价企业3081家,其中化工行业企业400余家。另一方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第三方评价。分批公布社会培训评价组织197家,涵盖企业、行业协会、高等院校、技工院校、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等,其中有23家机构开展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员等职业的技能等级认定工作。
(五)持续优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注重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优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一是科学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加强调研论证,提请省政府发布2021年企业工资指导线,职工工资增长基准线7%,引导企业优化内部工资分配,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二是调整最低工资标准。2021年9月,提请省政府公布全省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为2100元、1900元、1700元,平均增幅9.8%。三是深入推动落实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科学制定工作方案,集中开展动员部署和政策宣讲,深入开展针对性培训。泛听取意见建议,为重点企业和群体提供针对性薪酬指引服务。四是扎实开展企业薪酬调查工作和制造业人工成本监测。对全省11664户企业、186万职工薪酬数据进行调查分析,发布75个职业和不同岗位等级人力资源市场工资价位,引导企业积极与市场工资价位对标。
二、下步工作打算
正如王亮等代表建议中所提,“当前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造成人们对职业教育和生产一线技术工人存有一定的偏见,认为技术工人工资较低、工作环境较差、社会地位较低,一些年轻人不愿就读职业学校,不愿当企业生产一线技术工人,提高技艺和追求工匠精神的动力不足,导致高技能人才比较紧缺。”
下步,结合王亮等代表提出的省级要“把制造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的支持力度,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技能高超、结构合理、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制造业强省提供重要支撑”建议,我厅将立足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体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贯彻人才兴鲁战略,实施技能兴鲁行动。开展技能兴鲁行动,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单位)职能优势,带动行业、企业、院校广泛参与技能人才培养,形成推动技能人才工作的合力。通过构建多层次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加强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 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加大高技能领军人才激励力度,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做大做强我省技能人才队伍。
二是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落实国家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要求,坚持“谁用人、谁评价、谁负责”,加快推进建设以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社会第三方评价以及专项能力考核为主体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逐步形成科学化、社会化、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积极发展第三方评价机构,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助推乡村振兴、劳动者灵活就业。
三是完善企业薪酬调查信息发布制度。我们将根据国家和我省经济变化情况,开展职工工资相关调研,稳慎调整我省最低工资标准,适时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以应用为导向,完善企业薪酬调查信息发布制度,提供针对性薪酬指引服务。
四是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提质扩容增效。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企业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产业工人技能水平。充分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和吸纳就业人数较多的企业建立职工培训中心、网络学习平台、教学实践基地等,面向企业内部职工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
五是大力推进技工院校内涵建设,引领技工教育转型发展。围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深入研究区域产业发展方向,规划建设院校的专业体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一体,加速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推广订单制培养模式,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有机融合,院校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2年4月20日
(联系单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1-51788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