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网站范围内搜索
对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第20220361号建议《关于提升中职学校技能培训的建议》的答复意见
2022-06-27 字体

对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第20220361号建议《关于提升中职学校技能培训的建议》的答复意见

 

闫淑青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中职学校技能培训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职业技能培训是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重要举措,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厅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育,不断完善工作机制,重视发挥各类职业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作用。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19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职业技能提升行动(2019—2021年)决策部署,我厅将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作为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坚持“应培尽培”“愿培则培”“需培就培”原则,锚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以服务产业发展为方向,聚焦就业导向,突出政策推动、上下联动、品牌驱动、市场互动,在促技能提升、促技岗对接、促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明显成效。行动期间,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651.8万人次,超额完成全省三年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00万人次以上的目标任务,新增取得各类证书223万人次。高技能人才、高技能领军人才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二)推进技工教育改革发展。2021年全省182所技工院校招生超过15万人,在校生超过40万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7%以上,每年承担社会技能培训约40万人。 一是产教融合、集团办学。积极推进技工院校和企业相互之间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打造紧密型利益联结体,促进技工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受到人社部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目前我省已在多地开展集团化办学实践。二是对接市场、灵活办学。发挥技工院校专业设置对接市场灵敏度高的优势,将学校专业设置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鼓励学校在“十强”产业等重点领域,紧跟企业需求,快速反应,灵活调整新设专业科目,提升服务能力,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三是服务企业、深度融合。技工院校在校内普遍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师工作站,技师学院(高级技校)重点专业都与5家以上的国内大型骨干企业对接合作,实现校企对接零距离。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由企业主导,对新入职技能岗位员工和转岗职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目前,全省培养新型学徒已超过7.8万人。四是竞赛引领,提升办学水平。大力支持技工院校围绕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竞赛项目的选拔、集训参赛工作,全面对接世赛标准、对接世界技能发展水平,着力竞赛成果转化,带动技工院校跨越发展。五是扩大规模、增强供给。根据国家和人社部的工作要求,我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深挖技工院校办学潜力,强化宣传引导,增强技工教育影响力,技工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从2016年全省招生13万人,扩大到2020年招生17.4万人,在校生规模更是首次超过40万人,实现了“十三五”时期技工院校办学规模历史性突破。

(三)实现职业院校公开自主招聘。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公开招聘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下放职业院校公开招聘自主权,由职业院校按照政策规定自主编制年度公开招聘方案,自主组织实施,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自行设置考试内容,提升职业院校公开招聘的科学性和人岗匹配度。另外,对达不到相应学历要求的,职业院校可设置实习指导教师岗位予以聘用,为职业院校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坚实政策支撑。

(四)健全落实企业用工服务专员制度。常态化开展企业急需紧缺职业(工种)调查,加强企业缺工信息归集,促进校企深入合作,助推技能人才培养和就业双提升。落实《关于推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的实施意见》(鲁人社发〔2019〕6号)和《关于加强灵活就业人员就业登记服务的通知》(鲁人社字〔2021〕85号)文件要求,灵活就业人员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按规定在户籍地、常住地、就业地或参保地办理就业失业登记,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就业困难人员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办理就业登记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按规定享受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作为重要民生实事,以高度责任感、紧迫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一)推进实施《山东省“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推动形成省级统筹、部门参与、市县实施的工作格局,围绕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激发职业技能培训主体活力、促进职业技能培训提质扩容、健全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优化技能人才职业生态环境、健全职业技能培训监管体系等目标任务,主动协调发展改革、教育、工业和信息化、民政、司法、财政、农业农村、商务、退役军人、应急、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资源统筹、共享力度,形成工作合力,指导和督促规划任务的落实。

(二)强化职业院校培训能力建设。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主力军作用,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按规定承担政府补贴的职业技能培训任务,积极为毕业年度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建立健全校企对接机制,拓展职业院校技能培训工作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职业院校联合行业、大型企业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集团,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开展各类技能培训。

(三)全面推进“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模式。推行线上理论培训+线下实操培训模式,促进互联网技术与职业技能培训深度融合,探索形成“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的长效发展机制。提高数字技能线上培训资源供给数量和质量。加强线上职业培训平台管理和线上培训过程监管,建立完善线上平台审核、评价与退出机制。

(四)加强宣传引导。着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强化“个人崇尚技能、企业重用技能、社会尊重技能”的社会导向,不断强化劳动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理念,持续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影响力,为促进技能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衷心感谢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2年6月17日

 

(联系单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1-51788070)

 

 


访问次数 :
用户中心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