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七次会议第20220031号建议
《关于加快实现我省高端人才集聚的建议》的答复意见
省委组织部:
现将我厅就王乙潜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实现我省高端人才集聚的建议》涉及我厅有关内容的答复意见报去,供答复代表参考。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力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一是强化海外学术机构院士支持保障力度。将海外学术机构院士纳入聘任院士保障范围,给予每年10万元科研经费,以其实际在鲁工作时间给予每月2万元生活津贴。2021年共为136位院士兑现聘任院士待遇,其中海外学术机构院士73位。二是优化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印发《关于优化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提高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改革专业技术二级岗位人选评聘方式,由全省统一组织评审调整为省委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省直有关部门和各设区市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自主组织。三是深化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改革。研究制定了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办法,对高层次人才实行绩效工资倾斜、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激励方式。2021年底,全省共有5681名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享受薪酬激励政策。
(二)全力拓展人才发展源头活水。一是支持培养博士后。改革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设立方式,由评审制改为备案制。统筹省级博士后补助发放政策,来鲁留鲁博士后最高可享受生活补助30万元。设立省博士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定期举办中国(青岛)博士后创新创业成果大赛,在站博士后达5500余人。二是大力延揽海外留学人才。常态化开展“海聚山东”线上引才活动29场,45万留学人才参与直播互动,举办留学人员来鲁创业大赛,吸引463个海归人才创业项目参赛。三是大力集聚优秀高校毕业生。深入实施“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省市联动组织“山东—名校直通车”活动210场,持续开展名校师生“山东城市行”活动,优化提升“百校千企”人才对接交流平台,搭建优秀高校毕业生全链条引进通道,2021年吸引集聚80万余人。
(三)全力打造有温度的服务品牌。一是建立人才服务标准。颁布全国首部省级高层次人才服务地方标准,规范服务机构、服务方式、服务流程等,提供交通出行、子女入学等43项绿色通道服务,已为7000余位高层次人才发放“山东惠才卡”。二是优化人才服务流程。率先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制度,推行过程服务“一对一”,关键小事“打包办”,年均服务人才5万余次。以青年人才补贴、惠才卡申领为重点,探索推行“无形认证、政策找人”,为符合条件人员主动兑现待遇、制发惠才卡。三是改进人才服务方式。组建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引才荐才。以“市场+公益”方式为180余位高层次人才配备健康、法律顾问,引导社会资本为高层次人才提供融资、上市等专属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在更大力度吸引集聚优秀青年人才上出新招、求突破。举办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探索设立“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扩大“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规模,力争来鲁留鲁每一位博士后都能得到支持,实现快速发展。深入推动“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海归英才汇聚计划”,整合优势资源办好第十二届“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项目洽谈会”,做强“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品牌,持续开展“海聚山东”线上引才活动,吸引集聚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智汇”齐鲁。
(二)在更大力度构建最优人才发展生态上出新招、求突破。系统梳理各类人才政策,形成适宜对外推介宣传的政策清单,建立定期全方位宣传推介机制,提高政策影响力。打造“山东省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推动普惠性政策尽快实现无形认证、无感服务。推广实施省高层次人才服务规范,发挥省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作用,拓展“山东惠才卡”服务范围,丰富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全链条服务事项清单,完善省市“人才卡”服务协同机制。创新用好传统媒体、新媒体,强化对人才政策、人才工作、人才环境的系统宣传,积极营造近悦远来的良好舆论氛围。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2年4月19日
(联系单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1-51788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