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10978号建议《关于构建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的答复意见
戴世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正如您建议中提出的,我省是技能人才大省,在向技能人才强省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着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和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一是高端技能人才缺乏。目前我省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26%左右,与“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以上”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我省高技能人才总量和技能人才总量均占全国的7%左右,与山东省在全国的经济社会地位相比还不完全相称。二是技能人才队伍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欧美等发达国家技能人才的等级结构中,高技能人才占35%以上,中级技能人才占50%,初级技工占15%。与之相比,我省的技能人才等级结构仍不合理,初中级技工比重过高(74%),高级技能人才相对匮乏。
近年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做大做强高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目标,主要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一是坚持高端引领,精心培养选拔技能领军人才。将高技能领军人才纳入我省高层次人才范围,纳入“山东惠才卡”保障范围,加大服务保障力度,落实服务保障责任,提供山东省高层次人才绿色通道服务。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坚持以工作业绩为评价导向,积极开展技能领军人才选拔工作。截至目前,全省共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技能人才56人,全国技术能手525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64人,齐鲁首席技师1806人,为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坚持项目带动,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紧密结合全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支柱产业发展需要,重点实施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和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已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3个、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49个。组织实施山东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特色载体建设工程,已建成山东省技工教育特色名校20个、齐鲁技能大师工作站100个、山东省技能大赛集训基地38个。载体建设在带徒传技、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紧缺技能人才。三是坚持内涵发展,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大投入,改革创新,开展技工教育特色名校建设项目,办学能力、办学质量不断提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集团化发展,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受到人社部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四是坚持竞赛引领,掀起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职业技能竞赛新热潮。2020年依托有关部门(单位)组织开展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系列活动66项,其中省级一类技能大赛10项,省级二类技能竞赛56项,涉及200多个分赛项。广大企业职工、学生和从业人员踊跃报名参赛,大批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为进一步提升高技能人才特别是技能领军人才的薪酬和社会地位,使高技能人才能够乐意留在山东,解决就业问题的同时,为山东制造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促进山东省的高质量发展。在“十四五”期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实施技能兴鲁行动。开展技能兴鲁行动,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单位)职能优势,带动行业、企业、院校广泛参与技能人才培养,形成推动技能人才工作的合力。通过构建多层次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加强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 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加大高技能领军人才激励力度,广泛开展技能竞赛,做大做强我省技能人才队伍。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推广“济宁技工教育集团”发展模式,鼓励各类技工院校、企业、行业组织集团化办学,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资源共享,在全省组建若干技工教育集团,支持企业直接参与办学全过程,把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把教学改革与满足企业需求贯穿全过程,着力构建技能人才培养层次规模与产业行业发展更加匹配、社会服务功能更加健全的技工教育体系,使学生专业知识、操作技能更加符合企业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加快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动态发布我省急需紧缺技能人才目录,指导各地开展紧缺技能人才培养。重点打造山东省“金蓝领”培训项目,每年参加技师、高级技师等级培养的企业职工不少于2万人。对参加培训并经考核达到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技能等级)或相应技术水平的,按照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四是完善高技能领军人才奖励体系。申请设立“齐鲁技能大奖”,在高技能领军人才中每两年选拔10人,给予一次性30万元奖励并优先推荐评选“中华技能大奖”。完善齐鲁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制度,加大对企业优秀高技能人才支持力度,管理期内每人每月给予不低于1000元津贴。在科研院所、各类院校和企业教育教学、生产一线工作人员中,每两年选拔100名左右同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按规定予以奖励。
衷心感谢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1年6月3日
(联系单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1-8695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