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10543号建议《关于统筹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推动技工院校更好服务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的答复意见
贺永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统筹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推动技工院校更好服务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技工教育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对您的建议我厅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研究,根据有关工作职责答复如下:
一、我省技工教育基本情况
我省技工教育已有60多年发展历史,近年来,各级人社部门和技工院校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重要指示要求、李克强总理“更加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办好技工院校”批示精神,把技工院校扩招作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举措,作为保持就业稳定、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截至2020年,全省共有技工院校181所,其中技师学院45所,高级技工学校32所,技工学校104所;全省国家级重点以上技工院校75所,16市都有1所以上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2020年全省技工院校招生超过17万人,在校生达到40.4万人。技工院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名,招生数量和在校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名。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7%以上。全省每年新增的高技能人才中有一半来自于技工院校。同时,各类技工院校承担着社会各项技能培训任务,年培训不同层级、不同专业的技能人才约40万人。通过实施技工教育,使更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失业人员、困难企业职工和零就业家庭成员等重点群体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
二、近年来我省技工教育的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省各级人社部门和技工院校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宗旨,以立德树人和培养工匠精神为支撑,以用人需求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突出特色的办学方针,全面扩展技工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引导更多劳动者尤其是青年一代走技能学习、技能就业、技能成才之路。一是产教融合、集团办学。我厅把技工院校集团化发展作为深化产教融合、引领技工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技工院校和企业相互之间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打造紧密型利益联结体,促进技工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受到人社部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二是打造品牌、培育特色。按照“扶强扶优、精准支持、打造特色、建设一流”的总体思路,依托技工院校打造各有侧重的特色人才品牌培养载体。“十三五”期间,全省建设了20所技工教育特色名校,25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个世赛省级重点集训基地。三是对接市场、灵活办学。发挥技工院校专业设置对接市场灵敏度高的优势,将学校专业设置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鼓励学校在“十强”产业等重点领域,紧跟企业需求,快速反应,灵活调整新设专业科目,提升服务能力。组织实施技工院校省级示范专业群建设项目,支持建设34个与现代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群,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四是服务企业、深度融合。技工院校在校内普遍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师工作站,技师学院(高级技校)重点专业都与5家以上的国内大型骨干企业对接合作,实现校企对接零距离。目前,各院校普遍高度重视与企业高效合作、全程合作,仅6所厅属技师学院就与4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五是紧跟世赛、改革教学。引入世界技能大赛的先进理念、先进标准,引领全省技工院校按照世界标准、国际眼光,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质量上与世界先进对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技工院校内涵发展。我省技工院校培养的选手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省选手获得1枚金牌和1个优胜奖,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在2020年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我省选手获得3枚金牌、5枚银牌、11枚铜牌和55个优胜奖,取得奖牌总数第4名、团体总分第5名的好成绩,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充分肯定。六是扩大规模、增强供给。根据国家和人社部的工作要求,我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深挖技工院校办学潜力,强化宣传引导,增强技工教育影响力,技工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从2016年全省招生13万人,扩大到2020年招生17.4万人,在校生规模更是首次超过40万人,实现了“十三五”时期技工院校办学规模历史性突破。
三、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
正如您在建议中所提出,职业教育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等问题,技工院校在学历、经费、招生、待遇等方面没有享受应有的待遇。而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受到高等教育法规范的同时,无法脱离普通学历教育管理模式制约,职业教育灵活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建议所提融合发展是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方向,重中之重是构建不同于普通学历教育的职业教育体系。将技工院校与职业院校同等对待,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完善壮大职业教育体系。
结合您所提建议,下步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共同研究,选取试点技师学院加挂高等职业学院的牌子;选取试点高职学院,加挂技师学院的牌子。
二是致力于完善“大职业教育”管理协调机制。建议省政府统一领导协调下,研究双牌院校的管理机制,立足建立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模式的多元化职业教育目标,促进两种教育模式优势互补、相互借鉴、融合发展。
三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在全省推广“济宁技工教育集团”发展模式,鼓励各类技工院校、企业、行业组织集团化办学,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资源共享,支持企业直接参与办学全过程,把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把教学改革与满足企业需求贯穿全过程,着力构建技能人才培养层次规模与产业行业发展更加匹配、社会服务功能更加健全的技工教育体系。
四是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畅通技能人才发展通道。加快推进以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社会第三方评价以及专项能力考核为主体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逐步形成科学化、社会化、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全面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到2023年在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全覆盖,实现企业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在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贯通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贯通领域,培养更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衷心感谢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1年6月3日
(联系单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1-8695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