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10704号建议
《关于办好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的建议》的答复意见
边江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办好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技工教育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对您的建议我厅高度重视,进行了认真研究,根据有关工作职责答复如下:
一、我省技工教育基本情况
我省技工教育已有60多年发展历史,近年来,各级人社部门和技工院校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重要指示要求、李克强总理“更加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办好技工院校”批示精神,把技工院校扩招作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举措,作为保持就业稳定、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技工院校高质量发展。截至2020年,全省共有技工院校181所,其中技师学院45所,高级技工学校32所,技工学校104所;全省国家级重点以上技工院校75所,16市都有1所以上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2020年全省技工院校招生超过17万人,在校生达到40.4万人。技工院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名,招生数量和在校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名。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7%以上。全省每年新增的高技能人才中有一半来自于技工院校。同时,各类技工院校承担着社会各项技能培训任务,年培训不同层级、不同专业的技能人才约40万人。通过实施技工教育,使更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失业人员、困难企业职工和零就业家庭成员等重点群体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
二、近年来我省技工教育在产教融合方面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省各级人社部门和技工院校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宗旨,以立德树人和培养工匠精神为支撑,以用人需求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内涵发展、突出特色的办学方针,全面扩展技工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引导更多劳动者尤其是青年一代走技能学习、技能就业、技能成才之路。一是产教融合、集团办学。我厅把技工院校集团化发展作为深化产教融合、引领技工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积极推进技工院校和企业相互之间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打造紧密型利益联结体,促进技工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济宁市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受到人社部领导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二是打造品牌、培育特色。按照“扶强扶优、精准支持、打造特色、建设一流”的总体思路,依托技工院校打造各有侧重的特色人才品牌培养载体。“十三五”期间,全省建设了20所技工教育特色名校,25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个世赛省级重点集训基地。三是对接市场、灵活办学。发挥技工院校专业设置对接市场灵敏度高的优势,将学校专业设置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鼓励学校在“十强”产业等重点领域,紧跟企业需求,快速反应,灵活调整新设专业科目,提升服务能力。组织实施技工院校省级示范专业群建设项目,支持建设34个与现代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群,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四是服务企业、深度融合。技工院校在校内普遍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技师工作站,技师学院(高级技校)重点专业都与5家以上的国内大型骨干企业对接合作,实现校企对接零距离。目前,各院校普遍高度重视与企业高效合作、全程合作。五是紧跟世赛、改革教学。引入世界技能大赛的先进理念、先进标准,引领全省技工院校按照世界标准、国际眼光,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质量上与世界先进对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技工院校内涵发展。我省技工院校培养的选手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省选手获得1枚金牌和1个优胜奖,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在2020年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我省选手获得3枚金牌、5枚银牌、11枚铜牌和55个优胜奖,取得奖牌总数第4名、团体总分第5名的好成绩,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充分肯定。六是以用为本,企业主导。充分发挥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从2019年起,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由企业主导,对新入职技能岗位员工和转岗职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并对企业给予每人每年4000—6000元的职业培训补贴。目前,全省培养新型学徒3.8万人。做优做强“金蓝领”高端培训品牌,重点围绕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产业技能人才,每年组织不少于1万名企业职工参加“金蓝领”技师、高级技师培养,并给予每人2000、5000元的培训补贴。
三、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
正如您在建议中所提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离不开校企紧密合作。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技术工人培养和产教融合,但仍存在着校企合作一头热、一头冷的状况,企业人才培养主体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同时对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优惠政策和经费补偿政策也不够完善、支持力度不够,直接影响了企业积极性。结合您所提建议,下步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贯彻人才兴鲁战略,实施技能兴鲁行动。通过开展技能兴鲁行动,构建多层次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加强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实施技工教育优质校建设工程,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等措施,动员行业、企业、院校广泛参与技能人才培养,形成推动技能人才工作的合力。
(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山东省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项目”已列入我省“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库,在全省推广“济宁技工教育集团”发展模式,鼓励各类技工院校、企业、行业组织集团化办学,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资源共享,支持企业直接参与办学全过程,把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把教学改革与满足企业需求贯穿全过程,着力构建技能人才培养层次规模与产业行业发展更加匹配、社会服务功能更加健全的技工教育体系。
(三)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打造“金蓝领”人才队伍。在全省各类企业中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对纳入培训计划的企业,每名学徒每年给予不少于4000元的政府培训补贴。持续打造山东省“金蓝领”培训品牌,组织企业职工参加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由“十三五”期间的每年1万人,提升到每年2万人。
(四)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提升企业职工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组织、引导各类制造业企业结合生产和技术发展需求,开展新知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培训,落实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补贴政策,提高培训积极性、有效性,不断提升企业职工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力争在2-3年内使有意愿的企业技能岗位职工都得到至少一次职业培训。
衷心感谢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1年6月3日
(联系单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1-8695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