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网站范围内搜索
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10394号建议《关于留住乡村振兴人才的建议》的答复意见
2021-06-13 字体

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10394号建议

《关于留住乡村振兴人才的建议》的答复意见

 

刘飞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留住乡村振兴人才的建议》收悉。您在建议中对我省乡村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围绕强化制度供给、引导人才流动、细化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我们今后工作开展提供了思路。现结合职能,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创新引才、用才、育才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狠抓工作落实,引导各类人才服务基层、扎根乡村。

(一)围绕优化乡村人才成长环境,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完善乡村人才政策体系。配合修订《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牵头修订《山东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强化规划引领作用,进一步破除乡村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出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聚焦乡村人才的培育、引进、评价、激励、保障和服务,提出20条“高含金量”的措施。出台《山东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将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作为重要条款,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二是创新基层人才评价制度。会同主管部门分系列修订基层农业技术、基层工程等31个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标准条件,突出品德、能力、业绩评价导向,努力破除人才评价“五唯”倾向。探索建立基层职称、新型职业农民职称、直评直聘等三项制度,3.5万余名基层专技人才获得职称,3329人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职称,6.2万余名乡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直评直聘”取得中高级职称。三是优化乡镇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向基层人才倾斜的岗位设置制度,统筹考虑基层财政承受能力,分步提高乡村基层的高级岗位设置比例,允许统筹使用中初级岗位,为基层人才发展拓宽空间。推动编制、人员力量向基层一线下沉,2020年为乡镇增加事业编制1.3万名,满足基层用人需求。

(二)围绕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加大乡村人才引进力度。一是支持能人回乡。总结推广济宁市“乡村振兴合伙人”、威海“首席专家制度”等做法,吸引在外企业家等群体参与乡村产业发展,打造“人才+项目+资金”的新型人才引进模式。全省已招募 “合伙人”173位,促成合作项目146个,落地资金近7亿元。二是鼓励专家兴乡。实施科技特派员计划,累计引进推广新技术2872项、新品种2583个,推送各类技术信息23万多条。统筹组织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在全国率先开展线上专家服务基层活动,2020年省级层面开展线上活动24场,800余位高层次专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服务基层。三是对口帮扶带乡。建立党代表联系贫困村制度,开展经常化联系帮扶。2020年选派近2000名科技、教师、医务、文旅工作者到乡村一线服务。组建452个科技扶贫服务队,实现8654个省级扶贫工作重点村科技服务全覆盖。帮助重点扶持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06名,拨付扶持资金1.3亿元。四是吸引青年下乡。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扩大“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规模。2020年全省共招募毕业生2570人,创历年新高。

(三)围绕补齐人才存量短板,着力提升乡土人才培育水平。一是培育农业领军人才。加大农业科技领军人才选拔力度,2020年遴选农业农村领域泰山学者12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5名、齐鲁乡村之星150名。二是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落实培训费、生活费等补贴政策,累计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65万余人次。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培育,提高培训针对性,2020年培训8000余人。三是培育乡村“带头人”。实施“领头雁”培育工程,争取1.1亿元中央资金,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经理人等高素质农民4.2万人,支持经营成果、致富经验就地转化和推广普及。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计划,选树“好青年”12万余名,7000余名成长为村(社区)后备干部。四是培育乡村后备人才。扩大公费医学生、农科生、师范生招生规模,2020年共招收8256名,定向服务基层中小学、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鼓励技工院校开设涉农专业,33所技工院校开设农业机械使用维护、农村经济等涉农专业,在校农村生源学生30余万人。

(四)围绕健全服务保障机制,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出台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2020年为农村自主创业农民、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万笔、83.63亿元。用好用足“鲁担惠农贷”等专项金融产品,去年发放惠农贷款1.64万笔、31.5亿元。量身定制“乡村好青年贷”,累计发放贷款12亿元。二是打造“三农”人才服务平台。依托供销社系统网络优势,搭建“三农”服务平台,覆盖基层人才5000余名、涉农企业1500余家,精准提供灵活用工、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等服务。三是优化乡村人才服务体系。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和服务专员制度,为乡村高层次人才提供交通出行、住房保障、配偶就业等43项服务,为基层专家发放“山东惠才卡”2000余张。

二、下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诚如您在提案中所提到的,乡村要振兴,留住人才是关键。下一步,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担当作为,深化改革创新,狠抓落实见效,着力突破制约乡村人才发展的难点,不断打通束缚创新创业创造的堵点,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制定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完善乡土人才培养制度,激励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分级分类评价体系,提高乡村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总结推广“乡村振兴合伙人”,探索建立乡村振兴与农民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打好“产业+科技+人才”组合拳,加大科技特派员扶持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二)拓宽乡村人才成长空间。加快落实基层职称制度,更好释放政策红利。以县乡两级农技人员为重点,有计划、分层次、分区域开展培训工作,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人才能力提升。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百园千镇万村”、海洋牧场等各类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农业全产业链,搭建农村人才留用发展平台,拓展人才发展提升空间,增强人才吸引力。

(三)强化人才服务保障激励。引导工商资本投入乡村振兴事业,带动人才回流农村。巩固拉平县乡干部工资津贴补贴成果,调动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积极开展基层人才宣传选树活动,营造各类人才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良好氛围。开展“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山东省乡镇优秀农业技术人员”等选树活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乡村人才,给予物资和精神奖励,营造尊重、关心、支持乡村基层干部人才的浓厚氛围。

衷心感谢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1年6月3日

 

(联系单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1-86950958)


访问次数 :
用户中心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