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10565号建议
《关于培养工匠技能人才的建议》的答复意见
袁秋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培养工匠技能人才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对您的建议我厅高度重视,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进行了认真研究,根据有关工作职责答复如下:
一、我省技能人才工作的基本情况
技能人才是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赢得区域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们的人才基础应该是技工”、“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大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为此国家制定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我省作为人口大省、制造业大省,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造就了一支规模庞大的技术工人队伍,为产业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的重要论述,深化技能人才培育、引进、评价、激励等体制机制改革,为技能人才成长搭建平台。截至2021年3月,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359.7万人,高技能人才331.7万人,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新增技能人才106万人,位居全国第一位。我省的各项高技能人才发展统计指标均位居全国前列,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截至2020年,全省共有技工院校181所,其中技师学院45所,高级技工学校32所,技工学校104所;技工院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名,招生数量和在校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二名。
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高技能领军人才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技能人才56人,全国技术能手525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64人,齐鲁首席技师1806人。二是高技能人才载体建设不断加强。“十三五”期间,我省遴选建设25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5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所山东省技工教育特色名校,100个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为技能人才培养搭建了高位平台。三是技工教育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我省把发展技工教育作为培育技能人才的主渠道,深化技工教育改革,突出特色发展方向,技工教育办学水平稳步提高。截至2020年,全省共有技工院校181所,其中技师学院45所,技工院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位。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7%以上,全省每年新增的高技能人才中,有近一半来自技工院校。四是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蓬勃开展。每年组织举办 “技能兴鲁”省级职业技能竞赛活动60余项,参赛职工、学生超过200万。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省选手获得1枚金牌和1个优胜奖,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在2020年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我省选手获得3枚金牌、5枚银牌、11枚铜牌和55个优胜奖,取得奖牌总数第4名、团体总分第5名的好成绩。五是高技能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加强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引进,加大齐鲁首席技师、山东省技术能手的表彰奖励力度,在全国率先建立特级技师岗位制度,畅通产业工人上升通道,不断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建立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制度,激发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截止目前,全省自主评价企业达575家,评价技能人才13万人,企业数量、自主评价技能人才数量位居全国第一位。六是加强全省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研究出台了《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意见》,着力加强公共实训基地体系建设,突出前沿产业领域、“十强”产业领域、特色优势产业领域和产业基础领域等“四个领域”和省级专业公共实训基地、区域公共实训基地和产业集群公共实训基地等“三个层次”,建立与现代制造业发展配套的全省公共实训基地体系。开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累计认定了60家公共实训基地,引导企业与高校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院校学生和企业职工技能、促进就业创业、提高研发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支持企业公共实训基地利用自身设备、技术、资金、人才优势,发挥企业在行业上的影响力,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技工院校,系统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二、存在问题和下步工作
正如您建议所述,作为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包括纺织行业在内的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是一个久久为功、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持续改变目前产业工人队伍结构和素质上的不足,持续打造蓝领人才高地,建设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产业工人队伍,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您的建议,对我们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下步我们将立足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体系,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贯彻人才兴鲁战略,实施技能兴鲁行动。通过开展技能兴鲁行动,构建多层次技能人才培训体系,加强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实施技工教育优质校建设工程,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等措施,动员行业、企业、院校广泛参与技能人才培养,形成推动技能人才工作的合力。
(二)深化校企合作,探索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的路径。按照市场化发展方向,支持和推动有条件的技工院校联合一批企业,在专业设置、校企合作、职工培训、多元化办学等方面,探索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模式,打造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全链条培养的技工教育体系,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技能人才支撑。
(三)深化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打造“金蓝领”人才队伍。围绕纺织等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继续在全省纺织等各类企业中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对纳入培训计划的企业,每名学徒每年给予不少于4000元的政府培训补贴。继续实施“山东省金蓝领”培训项目,对纺织等行业的产业工人中选择具有培养潜力的高级工和技师,培养成为技师、高级技师,更好地满足企业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要。
(四)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建立健全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支持我省各类纺织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鼓励包括纺织类企业在内的企业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岗位技能津贴制度,设立特级技师岗位、特聘岗位津贴、带徒津贴等,参照高级管理人员标准落实经济待遇。探索运用多种分配方式,完善技高者多得的技能人才收入分配制度,提高技能劳动在一次分配中的比重,实行职工技能水平与薪酬待遇挂钩。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鼓励企业对具备创新能力、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和业绩突出的优秀技能人才,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
(五)立足平台建设和高端引领,加快培养高技能领军人才。通过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和发展计划,继续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通过中华技能大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全国技术能手、齐鲁首席技师和山东省技术能手选拔活动,继续选拔培养一批高技能领军人才,充分发挥高端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六)落实好《关于加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意见》。把制造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以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促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和院校,试点建设若干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高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相配套、满足院校学生和企业职工实训需求、与地方经济互动发展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2021年计划认定50家公共实训基地,利用院校和企业现有实训资源,面向院校学生、企业员工和培训机构开放,加快培养新旧动能转换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衷心感谢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1年6月3日
(联系单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1-8695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