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20210820号建议
《关于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的答复意见
张守英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收悉。您在建议中对我省乡村人才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围绕加大对乡村人才支持力度、强化政策吸引力、加强量化考核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我们今后工作开展提供了思路。现结合职能,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创新引才、用才、育才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狠抓工作落实,引导各类人才服务基层、扎根乡村。
(一)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完善乡村人才政策体系。出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聚焦乡村人才的培育、引进、评价、激励、保障和服务,提出20条“高含金量”的措施。出台《关于加强全省农业农村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在配强用好乡村党组织带头人、提升乡村吸引吸纳人才能力、实施人才专业化提升工程等5个方面持续发力。出台《山东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将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作为重要条款,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二是创新基层人才评价制度。分系列修订基层农业技术、基层工程等24个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标准条件,突出品德、能力、业绩评价导向,努力破除人才评价“五唯”倾向。探索建立基层职称、新型职业农民职称、直评直聘等三项制度,3.5万余名基层专技人才获得职称,3329人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职称,6.2万余名乡镇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直评直聘”取得中高级职称。三是优化乡镇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向基层人才倾斜的岗位设置制度,统筹考虑基层财政承受能力,分步提高乡村基层的高级岗位设置比例,允许统筹使用中初级岗位,为基层人才发展拓宽空间。推动编制、人员力量向基层一线下沉,2020年为乡镇增加事业编制1.3万名,下达基层用编计划3837名,满足基层用人需求。
(二)推动人才资源向基层流动。一是吸引青年下乡。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扩大“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规模。2020年全省共招募毕业生2570人,创历年新高。二是支持能人回乡。总结推广济宁市“乡村振兴合伙人”、威海“首席专家制度”等做法,吸引在外企业家等群体参与乡村产业发展,打造“人才+项目+资金”的新型人才引进模式。全省已招募“合伙人”173位,促成合作项目146个,落地资金近7亿元。三是鼓励专家兴乡。实施科技特派员计划,累计引进推广新技术2872项、新品种2583个,推送各类技术信息23万多条。统筹组织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在全国率先开展线上专家服务基层活动,省级层面开展线上活动24场,800余位高层次专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服务基层。四是强化退役军人带乡。印发《关于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健全完善工作机制,支持退役军人充实基层组织,动员优秀退役军人特别是优秀退役军人党员依法依规参选基层“两委”。目前,全省有1.7万余名“兵支书”扎根齐鲁大地乡村振兴一线,每5名村支书就有1名当过兵;“两委”成员中退役军人数量占比14.5%。
(三)加大乡村人才培育力度。一是培育农业领军人才,加大农业科技领军人才选拔力度,遴选农业农村领域泰山学者12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5名、齐鲁乡村之星150名。二是拓展乡村干部成长空间。注重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163名优秀村干部通过换届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力度,要求县(市、区)补充乡镇机关公务员或乡镇事业单位人员(不含教育、卫生岗位),一般应拿出不少于20%的名额,按照有关规定,面向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招录。2020年全省从村党组织书记中录用公务员和事业编制工作人员157名。同时加大宣传表彰力度,2020年,省委表彰村级“担当作为好书记”“干事创业好班子”280个。三是提升乡土人才培育水平。实施“领头雁”培育工程,争取1.1亿元中央资金,培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农业经理人等高素质农民4.2万人,支持经营成果、致富经验就地转化和推广普及。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累计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65万余人次。加强基层农技人员培育,提高培训针对性,2020年培训8000余人。
(四)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一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出台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2020年为农村自主创业农民、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6万笔、83.63亿元。用好用足“鲁担惠农贷”等专项金融产品,去年发放惠农贷款1.64万笔、31.5亿元。量身定制“乡村好青年贷”,累计发放贷款12亿元。二是打造“三农”人才服务平台。依托供销社系统网络优势,搭建“三农”服务平台,覆盖基层人才5000余名、涉农企业1500余家,精准提供灵活用工、科技服务、成果转化等服务。三是优化乡村人才服务体系。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和服务专员制度,为乡村高层次人才提供交通出行、住房保障、配偶就业等43项服务,为基层专家发放“山东惠才卡”2000余张。
二、下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诚如您在提案中所提到的,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下一步,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担当作为,深化改革创新,狠抓落实见效,着力突破制约乡村人才发展的难点,不断打通束缚创新创业的堵点,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制定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完善乡土人才培养制度,激励各类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分级分类评价体系,提高乡村人才服务保障能力。总结推广“乡村振兴合伙人”,探索建立乡村振兴与农民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打好“产业+科技+人才”组合拳,加大科技特派员扶持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二)加强乡村人才引进力度。拓宽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工作渠道,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心关爱基层干部要求,巩固拉平县乡干部工资津贴补贴成果,调动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积极性。今年将对全省军创企业进行摸底,梳理出在“三农”领域创业成功的企业、项目,统计与“三农”相关的军创产品,调研总结退役军人创业案例,归纳出可借鉴推广的模式路径,形成“齐鲁军创”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及产品资源库,发展有路径、创业有项目、助推有产品,成体系的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今年计划在“两委”换届等时机,进一步加大“兵支书”宣传力度,引导鼓励更多退役军人利用自身优势,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督促指导各地持续推动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进一步引导和鼓励优秀人才到农村基层建功立业,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坚强保障。引导工商资本投入乡村振兴事业,带动人才回流农村。积极开展基层人才宣传选树活动,营造各类人才扎根基层、服务乡村的良好氛围。开展“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山东省乡镇优秀农业技术人员”等选树活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乡村人才,给予物资和精神奖励,营造尊重、关心、支持乡村基层干部人才的浓厚氛围。
衷心感谢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1年6月3日
(联系单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1-8695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