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566号建议的
答复意见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现将我厅就马祖斌代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各层次人才长远发展的建议》涉及我厅有关内容的答复意见报去,供答复代表参考。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提升人才培育水平,做优人才存量。一是发挥人才工程项目引领作用。在2018年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中,专门拿出名额,选拔对民营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5名,每人给予科技奖金6万元。依托非教育系统政府公派出国留学项目,实施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每年从民营企业等经济组织中选派优秀中青年管理人才赴国(境)外知名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省财政给予每人每年10万元资助。二是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评选首批省级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山东农友软件有限公司等3家实力强、培训经验丰富的民营企业入选。鼓励民营企业人才参加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三是支持技能人才培养。出台《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提高全省技术工人待遇的通知》等系列政策措施。选拔齐鲁首席技师15批1657名,对1万余名一线高级工、技师开展“金蓝领”培训,并按规定给予2000-5000元培训补贴。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积极开展“双元制”技能人才培养。在34家企业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试点,在全国率先将技能人才评价权下放给企业,进一步简政放权,引导企业将自主评价结果与酬薪待遇等挂钩。
(二)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做大人才增量。一是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出台《山东省柔性引才办法》,突破人才流动制度藩篱,支持企业通过建立离岸创新基地、挂职兼职、技术咨询等多种方式不拘一格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着力解决企业人才引进难留住难问题。二是打造“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引才品牌。自2001年以来,成功举办十届“海洽会”,直接吸引5000余位海内外人才来鲁创新创业,引进高新技术项目3500多个,落户留学人员企业800多家,日益成为我省人才智力交流与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三是精准摸排岗位需求。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开展重点岗位人才需求摸排,2019年共征集到626家用人单位1421条岗位信息,人才需求5100余名,并通过“选择山东”云平台、人才山东网等媒体进行了公开发布,同时与知名人力资源机构进行对接,帮助用人单位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做了专题报道。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引进高层次人才。出台《山东省鼓励社会力量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实施办法》,对推介高层次人才来我省创新创业中起关键作用的机构或个人给予最高20万元的奖励。截至目前,共奖励52名个人和1家机构535万元,引进高层次人才60名,其中民营企业人才35名。
(三)优化人才服务机制,营造良好环境。一是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坚持“你负责茁壮成长,我提供阳光雨露”服务理念,将29项绿色通道服务事项细化为43个具体服务内容,向包括民营企业人才在内的5271名人才发放“山东惠才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受到高层次人才广泛欢迎。二是推行高层次人才专员服务模式。建立贯通省、市、县三级,覆盖用人单位、职能主管部门、服务窗口的服务专员队伍,实现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全过程的“一对一”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已为7998位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配备了服务专员。三是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线。依托“12345”政务服务热线建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线,充实完善人才服务政策知识库,为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问题解答、投诉办理、意见反馈等服务,做到政策直接解释、问题马上落实、意见及时反馈,畅通高层次人才与职能部门间直接交流的渠道,切实解决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育力度。一是建立健全市场化引才机制。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建立人才需求定期更新发布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用人单位引才育才积极性,引导人力资源机构、基金公司、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积极参与人才工作,培养集聚一批“高精尖缺”人才。二是加强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支持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参加国家级、省级高级研修项目培训,鼓励符合条件的继续教育基地、培训机构为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个性化、订单式服务,支持行业协会为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优质的继续教育服务,多措并举增强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业素养。三是加快技能人才培养。加大“双元制”培养力度,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到2022年,全省培养不少于5万名企业新型学徒职工。坚持产教融合办学方向,探索技工教育集团化发展路径,鼓励各类技工院校、企业、科研机构联合办学、联合招生,推动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一是保障民营企业人才职称评审权益。进一步打破户籍、身份、人事关系等限制,在评审范围、评审待遇、评审途径上,与公立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同时,开展民营企业工程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试点,对民营企业中没有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符合条件的可直接申报中级或高级职称,畅通民营企业人才成长通道。二是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体现技术工人技术成果价值。建立健全面向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制定工程技术领域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贯通办法,拓展技能人才发展空间。三是全面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在去年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做法,面向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全面推行自主评价,打破年龄、学历、资历、身份等限制,建立“谁使用、谁评价”的技能人才使用机制和技能人才职业资格、技能等级、专项能力评价体系。
(三)打造高层次人才服务“升级版”。一是梳理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事项目录,在高层次人才数量多、模式较为成熟的市或县(市、区)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继续试点线上线下结合的“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模式,变“人才跑政策”为“向人才送政策”。二是实施“惠才卡找人”,通过数据共享,对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直接颁发类高层次人才和审核颁发类中省直部门实施的人才工程人选,主动制发“山东惠才卡”。对符合颁发条件但尚未领取“山东惠才卡”的高层次人才,通过各级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主动对接服务,确保全省高层次人才应发尽发。三是扩大“山东惠才卡”发放范围,将在省外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的山东籍高层次人才,以及在我省创新创业的省外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人选纳入“山东惠才卡”颁发范围。四是推动实现高层次人才服务“一号直达”。优化“12345”省级人才服务专线运行模式,依托各级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和承办机构服务专员队伍,不断充实完善人才服务专线政策知识库,强化直接答复能力,为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类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问题解答、投诉办理、意见反馈等服务,做到政策直接解释、问题马上落实、意见及时反馈,切实解决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0年5月14日
(联系单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1-8695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