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网站范围内搜索
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357号建议《关于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建议》的答复意见
2020-08-11 字体

对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357号建议的

答复意见

 

刘万国等代表: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建议》收悉。您在建议中对我省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围绕乡村人才的引进、培养、评价、激励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我们今后工作开展提供了思路。现结合职能,答复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

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创新引才、用才、育才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狠抓工作落实,着力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一)围绕优化乡村人才成长环境,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完善乡村人才政策体系。出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聚焦乡村人才的培育、引进、评价、激励、保障和服务,提出20条“高含金量”的措施。出台《关于加强全省农业农村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在配强用好乡村党组织带头人、提升乡村吸引吸纳人才能力、实施人才专业化提升工程等5个方面持续发力。出台《山东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将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作为重要条款,为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坚强法治保障。二是改革基层职称评审制度。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职称制度,制定专属乡村教育、医务人员的职称制度,实行单独分组、单独标准、单独评审,并设置正高级职称,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基层发展。目前,已有3000多人获得基层专业技术职称。建立基层人才职称“直评直聘”绿色通道,对在基层工作10年、20年、30年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直接申报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评审通过后即可聘用。目前,已有1万多人通过“直评直聘”方式获得中高级职称并落实了待遇。三是完善基层人事管理制度。简化基层用编进人程序,推动编制下沉,市县两级下沉到乡镇行政编制1400余名,事业编制1.4万余名。提高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比例,增设高级岗位2500个,打破基层人才职务晋升瓶颈制约。

(二)围绕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加大乡村人才引进力度。一是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招募试点。在济宁市泗水县开展试点,面向海内外企业家、创业者、金融投资业者等各类人才,聚焦乡村现代生态农业、精品旅游等产业发展,开展合伙人招募,在项目申报、资金补助、信贷扶持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目前,济宁市已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173名,合作项目146个,落地资金6.2亿元,带动就业1.4万余人。二是加强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依托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面向海内外遴选“高精尖缺”人才,2019年共遴选农业领域泰山学者特聘专家8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9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94人。积极开展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动员农业科技人才进村入户到田,推广普及优质绿色高效农业技术,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共集中办班7900多个,集中培训80万人次,组织下乡活动6万余个,指导农户175万户,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1万个,服务指导面积1.3亿亩。三是选派优秀人才下沉一线。2019年,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选派了232名高层次人才到县(市、区)挂任科技副职,帮助挂职地招才引智、发展产业;从210个中央驻鲁和省直单位选派了628名第四轮第一书记、35名挂职县(市、区)委副书记,到贫困落后地区一线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带动全省各级共选派第一书记1万余名,实现对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和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的全覆盖。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2019年招募1790人,超额完成人社部1550人的计划数。

(三)围绕补齐人才存量短板,着力提升乡土人才培育水平。一是大力培养农民。全年培训高素质农民3.5万人,1人被评为“全国十佳农民”,5人被评为全国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我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绩效考评再次名列全国第一。组织开展第六届齐鲁乡村之星选拔推荐,评选出长期扎根农村、奉献基层的优秀人才145名,调动广大农村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更多优秀人才到农业农村一线干事创业。二是大力培养创业人才。我省共有农民工2300多万人,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1004万人。2019年,共为137万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大力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今年计划培训农村转移就业劳动力28.5万人次以上。三是大力培养乡村青年人才。遴选86名基层中青年业务骨干到省直农业农村部门单位挂职研修,指导会同有关部门招录公费农科生360名,选拔录取6442名农民参加高等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引导技工院校规划建设涉农学科专业,采取长短结合,弹性学制、“半农半读”等形式,开展乡村人才专业教育和专项技能培训。目前,我省技工院校在校生35.5万人,共开设涉农专业32个,每年约有10万名农村学子通过技工教育获得专业技能。

(四)围绕健全服务保障机制,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一是加大优秀人才表彰激励力度。开展山东省“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遴选工作,面向乡镇及以下基层一线工作5年以上、35岁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共遴选12名进行表彰,其中王辉同志参评全国“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有7个单位被评为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28人分别被评为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个人、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全国“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之星、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能手。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基层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加大乡村人才创业资金保障力度。制定《山东省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全力支持乡村人才、返乡创业农民工等各类人员创业。发展普惠金融,推出“鲁担惠农贷”专项产品,出台贴息再加、保费再降、利率再减等措施,全方位降低融资成本。目前,已发放“鲁担惠农贷”2.91万户、发放贷款78.3亿元。三是搭建乡村人才服务平台。建立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引导乡村柔性引进人才。2019年,共组织开展12次省级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服务基层421人次,解决技术难题2400多项,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才3200多人。

二、下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重大战略,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诚如您在提案中所提到的,制约农业农村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人才的后备力量不足。下一步,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担当作为,深化改革创新,狠抓落实见效,着力突破制约乡村人才发展的难点,不断打通束缚创新创业创造的堵点,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一)增加制度供给。加快落实基层职称制度,更好释放政策红利。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制定“十四五”建设方案,遴选新一轮首席专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长。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扩大公费农科生招生规模,3年内为基层定向培养农技推广人才1500名,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提升工程,整合涉农单位人才资源,创新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完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政策体系,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长效机制。研究制定统筹做好人才服务基层工作的意见,对人才服务基层项目整合优化,提升服务质效。

(二)强化政策落实。通过选派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等方式,推动专家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在农村流动党员中开展人才“回引”活动,以县(市、区)为单位制定回引政策,动员在外人才回乡创业、任职。加大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力度,开展农村干部人才专科学历教育,定期轮训基层教师、医护人员、农技推广人员,不断提升乡村基层人才素质能力。实施村级后备力量“雏雁”工程,实行农村发展党员计划单列,在乡镇范围内统筹发现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落实《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的若干意见》,在选调生招录、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等方面优先保障重点扶持区域需求。

(三)加强激励保障。健全完善优秀乡镇农业技术人员表彰奖励机制,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干事创业积极性。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容错纠错有关要求,完善工资福利政策,用足用好公务员及时奖励政策,巩固拉平县乡干部工资津贴补贴成果。开展“十大返乡创业农民工”、“山东省乡镇优秀农业技术人员”等选树活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乡村人才,给予物资和精神奖励。强化乡村人才振兴工作宣传,每年推选宣传一批农村好支书,及时总结宣传乡村干部人才先进事迹,营造尊重、关心、支持乡村基层干部人才的浓厚氛围。衷心感谢您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0年7月31日

 

(联系单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1-86950958)

 

访问次数 :
用户中心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