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第693号建议的
答复意见
王枚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强化落实构建适应新旧动能转换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山东省技工教育坚持以“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发展”为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培育工匠精神为办学根本,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办学核心,围绕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注重在专业建设对接市场、教育教学贴近企业、技能培训注重质量上下功夫,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一是注重保持专业建设的灵敏度和示范性。积极打造技工教育优质专业,在全省技工院校大力开展省级示范专业群项目建设,着力培养优秀“一体化”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家型校长、副校长。注重发挥技工院校专业设置对接市场灵敏度高的优势,对技工院校专业实行备案管理,技工院校根据《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自主开设、调整和停办专业,推动院校主动融入、支持、推动地方产业发展,拓展院校发展空间。全省技工院校积极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重点工程,积极调整专业结构,着力打造高端技能人才。二是注重加强校企合作的契合度和紧密性。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制定《关于印发山东省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方案的通知》,指导相关技工院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新型学徒制试点,实行“招工即入学,入企即入校”,双方共同完成培养,省财政对新型学徒每人给予4000到6000元的培训补贴,受到了企业的欢迎,2019年企业新型学徒制将在全省全面推开。同时,大力实施山东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特色载体建设工程,提出“十三五”期间,全省建设20所技工教育特色名校,并明确要求每所特色名校要至少遴选3个校企深度融合、特色鲜明、有市场发展前景、集聚度高的重点专业,与不少于10个规模以上企业(含2个以上世界500强企业)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通过校企深度融合,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毕业生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普遍较高。三是注重注重发挥竞技在技能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坚持以企业岗位练兵为基础,以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着力构建以世界技能大赛为引领、市赛省赛国赛相衔接的技能竞赛体系,全省每年参赛职工、学生超过130万人次。对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授予“山东省技术能手”、“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巾帼建功标兵”、“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按规定晋升职业资格等级,一大批优秀青年技能人才通过大赛脱颖而出。在2017年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山东工业技师学院学生袁强、山东城市服务技师学院学生曲笛分别夺得金牌和优胜奖,实现山东奖牌零的突破,为国家争得了荣誉。在刚刚结束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中,山东代表团最终获得2个第一名,6个第二名,5个第三名。
下一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将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关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系列决策部署,更加主动地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乡村振兴和经略海洋等战略部署,大力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技工院校转型发展。一是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要求,制定并落实全省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方案。二是做好技能类职业资格和技能人才评价改革工作。贯彻落实《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修订《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办法》和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三是大力推进技工院校内涵建设。健全完善技工院校教育教学、考试招生、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制度规范,提升办学层次和教学质量。按照“扶优扶强、精准支持、打造特色、建设一流”的总体思路,统筹建设技工教育特色名校等人才培养载体,引领全省技工教育转型发展。深入研究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所需技能人才的专业内涵、专业素养、专业核心技能和专业发展方向,规划建设院校的专业体系,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学一体,加速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推广订单制培养模式,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升级有机融合,院校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拓展技工院校国际化合作渠道,培育优质合作品牌,引领全省技工院校按照世界标准、国际眼光,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质量上与世界先进对标,提升技工院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
衷心感谢你们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9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