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第453号建议的
答复意见
现将我厅就《关于加快推进我省人才安居工程建设的建议》的答复意见报去,供答复代表参考。
一、关于我省人才净流入率竞争乏力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当前,国际国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各地各部门对“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认识日益增强,纷纷出台人才新政,提出一系列优惠措施,广揽天下英才,可以说力度空前。近年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紧紧围绕人才强省战略和“走在前列”目标定位,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核心,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在人才政策创新、“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创造人才发展良好生态环境等方面推进人社领域人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着力加大引才政策创新力度。根据我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部署要求,进一步梳理制约我省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了多项创新政策。一是制定出台了《新形势下引进外国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山东省海外引才工作站管理办法》《山东省离岸创新人才引进使用支持办法(试行)》《关于支持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等引才新政;研究制定了《齐鲁杰出人才奖评选奖励办法》《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的若干措施》等系列创新政策,为我省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构筑国际化人才高地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出台《山东省鼓励社会力量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实施办法》,着力发挥市场引才作用,对推介高层次人才来我省创新创业中起关键作用的机构或个人给予最高20万元的奖励,充分调动了各方引才积极性。三是制定出台了《山东省事业单位特设岗位管理办法》和《山东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特聘办法》,支持事业单位采取专家评议、组织考察的方式聘用高层次、紧缺人才,没有空缺岗位的可通过设置特设岗位予以解决,鼓励事业单位多渠道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二)着力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一是打造“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引才品牌。自2001年开始,成功举办了九届“海洽会”,共引进海外留学人才近4500人,高新技术创业项目3000多个,一大批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以创业投资、科技服务、技术研究、项目合作等多种形式来鲁服务,在推动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中作出了突出贡献。“海洽会”已成为我省海外招才引智的知名品牌和人才引进的重要窗口。二是加强引智载体建设,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在世界14个国家建立39家国际人才海外联络处,新增省级引智基地25家,建设留学人员创业园37家,大力引进各领域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来鲁创新创业,吸引海外留学回国人员7.1万人,引进外国人才总量近20万人次。三是实施“外专双百计划”,每年拿出1亿元,5年引进100名国际知名非华裔外国专家和100个高层次外国专家团队,2017年评审首批20个外国专家团队和20名高端外国专家。四是着力“走出去”引才。精心组织赴美加、英法爱尔兰等国人才招聘活动,举办15场“齐鲁之约”招聘会;大力开展“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活动,组织453家省内重点企事业单位赴中央财经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进行招聘,为我省引进了一批急需紧缺人才。
(三)着力创造吸引人才良好生态环境。积极推进人才服务体系建设,营造人才来鲁创新创业的“最优”环境。一是畅通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实行服务绿卡制度,修订完善《山东省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规定》,建立引进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实施“服务绿卡制度”,将入出境、工作许可和居留,户籍转移、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工商税务、职称评定、岗位聘用、科研创新、薪酬管理等高层次人才生活、工作的19个方面服务事项纳入绿色通道范围。二是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研究制定《山东省人力资源服务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在人才培养、引进、服务工作中充分引入市场机制,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人才提供市场化、社会化服务。目前,我省建成12家省级以上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其中烟台园获批国家级产业园。三是设立“山东省引进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并在全省17个市设立了分窗口,在全省169个县(市、区)、经济技术(高新技术)开发区设立了子窗口,形成省市县三级上下一体联动的高层次人才专窗体系,为高层次人才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孔令建代表关于我省人才净流入率竞争乏力的问题值得认真思考,特别是对于人才吸引力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打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制度体系、社会氛围和生态环境,为加快推进我省由大到强转变和实现“走在前列”的目标提供坚实人才支撑。重点推动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构建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一是针对我省人才政策亟需突破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开展政策调研,提出推动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创新人才政策提供科学理论支撑。二是研究出台《外国人在山东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山东省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的意见》等多项政策文件,逐步构建更加开放灵活的引才用才机制。三是开展人社系统“人才政策落实年”活动,全面梳理近年出台的政策文件和落实情况,力求在政策落实、落地、落细上取得突破,进一步优化完善政策,最大限度释放人才政策红利,提升我省人才政策体系的竞争力。
(二)进一步加大引才聚才工作力度。一是9月底,在威海市举办第十届“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会”,围绕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为省内用人单位更精准地对接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提供平台,建立海内外人才常态化引介平台。二是实施“齐鲁英才汇集计划”。梳理山东籍或曾在山东学习、工作过的各领域标志性人才分布情况,绘制“齐鲁英才”地图,加强联系走访,广泛开展推介活动,吸引在外人才回鲁创新创业。三是做大做强引才活动品牌。通过实施“外专双百计划”、“海创山东”人才发展计划、“企业博士(后)集聚计划”、“山东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事业单位“优秀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等项目,为我省吸引和集聚更多高层次海内外人才。
(三)进一步优化栓心留人的服务环境。落实《关于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山东省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管理办法》《山东省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通道规定》等政策,健全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一是全面实施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在高层次人才所在工作单位、绿色通道服务事项主管部门、承接单位和服务窗口全部配备服务专员,由各级服务专员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快捷便利高效的“一对一”“保姆式”服务。二是将绿色通道服务对象扩大到我省引进及培养的各类高层次人才,向他们发放“山东惠才卡”,全面提供26项绿色通道服务事项。三是进一步完善各级高层次人才服务窗口建设,按照“互联网+人才”思路,建设“山东省高层次人才网上服务专区”,逐步增加网上办理事项,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加快形成省市县联动、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行的高层次人才服务升级版。
二、关于成立省人才安居工作委员会的建议
“筑巢引凤,广纳人才”,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努力解决人才住房的后顾之忧,对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考虑到人才安居工程更多地涉及到人才公寓的新建、购买、租赁以及住房补贴发放和降低购房门槛等具体措施,目前各省市主要实行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或国土资源部门牵头组织实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参与的工作机制,可以最大程度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推动人才安居工程顺利实施。
根据《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鲁发〔2017〕26号),我省人才安居工程实施工作是由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各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参加。对于代表的建议,我们认为:成立省人才安居工作委员会应当在现行工作机制下,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统筹考虑,更有利于推进我省人才安居工程的建设。我厅将结合自身职能,积极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8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