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36号建议的答复
汪静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弘扬工匠精神、举办技能大赛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弘扬工匠精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中发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号召,引发全社会热议。召唤踏实务实、执着专一、宁静致远的“工匠精神”,不仅是当下企业改善供给、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升级换代的迫切需要,也是我们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必然选择。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从不乏具有匠心的能工巧匠。从古代建筑到一些艺术品,我们都能看到古代工匠那种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今天,我们必须弘扬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摒弃浮躁,踏实务实,精益求精,让中国制造享誉世界。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城乡劳动者全面素质,研究制定一系列政策文件,加强对高技能人才工作的全方位协调和顶层设计,在培养载体、资金投入、竞赛选拔、评价方式、激励表彰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构建有利于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长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高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16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数量达到1020.7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68.8万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7人,全国技术能手346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4人,山东省首席技师1209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技师528人,他们是在生产一线从事技术技能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高超技能水平、丰富实践经验、业绩贡献突出,在全省乃至全国本行业(领域)影响带动作用大、得到广泛认可的优秀高技能人才,是“工匠精神”的引领者和传承者。我省正在加快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完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特别是技能领军人才、技能大师的待遇,在享受政府津贴的同时,在培训考察、健康查体、带薪休假、延迟退休等方面享受优惠待遇。
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自2016年以来,省总工会主动与中央网络媒体和省内主流媒体联系,不断加大对我省工匠式人才的宣传力度。联合山东卫视在《山东新闻联播》栏目开设“齐鲁工匠”专题,集中宣传了一批体现爱岗敬业、专心专注、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工匠精神的代表者;按照全国总工会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对我省14名“大国工匠”式人物进行了集中宣传采访。我省推荐的宁允展、管延安、王进等3名工匠式人才的典型事迹,在央视《大国工匠》栏目中播出。
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技能中国行》《中国大能手》(第三季启动)等活动,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的典型代表,宣传其重要作用、突出贡献、工匠情怀,不断提高宣传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做到电视有像、电台有声、报纸有字、网络有图、微平台有热议,努力营造浓厚的“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新风尚。
二、关于举办技能大赛
广泛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加强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是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手段。山东省素有支持和开展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的优良传统。自2015年以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作为职业技能竞赛主管部门,每年会同省直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组织开展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涉及100多个项目(工种),其中,代表我省产业发展方向、覆盖面广、通用性强、从业及参赛人员较多、社会影响大的行业(系统)技能竞赛为省级一类竞赛,其他技能竞赛为省级二类竞赛,为加快我省产业转型升级选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高技能人才。通过广泛发动、政策鼓励等措施,推动全省各市、行业(部门)、骨干企业和技工院校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活动,年均参赛职工、教师和学生100多万人次。截止目前,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已经选拔出1614名“山东省技术能手”,发放政府津贴322.8万元,并为取得优秀成绩的竞赛选手晋升了职业资格等级,颁发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这些山东省技术能手有的活跃在生产科研一线,有的在技工院校任教,有的成为行业企业技能领军带头人,成为我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技术技能骨干力量。
为充分发挥世界技能大赛的引领作用,促进我省高技能人才队伍从传统技能向现代化技能转变,我省选派选手积极参加世界技能大赛,16名选手入选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目前,工业控制、电气装置、瓷砖贴面、抹灰与隔墙系统等4个项目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落户山东。根据《山东省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建设项目及竞赛获奖人员奖励管理办法》(鲁人社发〔2017〕10号),从2017年开始,将在全省建设4+N个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对省级重点集训基地给予省级补助经费300万元,省级集训基地给予省级补助经费100万元。对我省获得世界技能大赛金牌、银牌、铜牌和优胜奖的选手,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奖励;获得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选拔赛和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前3名的选手。分别给予5万元、2万元、1万元奖励;对获得省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项目前3名的选手,分别给予5千元、3千元、2千元奖励。大力支持全省各行各业举办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鼓励全省广大职工、学生和各类从业人员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机制,加快推动我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证。
近年来,省总工会始终高度重视提升职工技术素质。2016年,制度下发了《山东省总工会2017-2020年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以提升职工技能素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为重点,注重面向基层、面向一线职工、面向普通劳动者,明确了今后五年我省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的目标任务。根据《规划》要求,省总工会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开展职工技术创新竞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围绕加快实现“山东制造”向“山东创造”的转变,组织职工针对企业技术、工艺、管理中的难题,持续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活动。继续联合省经信委等7部门开展“职工技术创新竞赛活动”,大力选树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积极创建各级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每年县级以上工会选树创新竞赛(劳动竞赛)示范企业500家、创新型班组1000个、创新能1000名、劳模(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350个。做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职工创新成果推荐工作。二是开展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区域发展、科技进步和工程建设。围绕创新驱动发展、制造强省、质量强省、“两区一圈一带”建设、城镇棚户区改造、“特高压入鲁”工程、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等重点战略和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政府有关部门,组织地方和产业工会开展专题竞赛和示范性竞赛活动并授予先进集体和个人富民兴鲁劳动奖章(章)、山东省工人先锋号。三是开展职工素质提升竞赛,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队伍。按照“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练、以赛促职工职业技能素质提升”和“依托行业开展、项目计划管理、完善政策措施、放大竞赛效能”的工作思路,联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每年举办不少于80个“经济发展急需、技术含量较高、通用性较强”工种的全省行业性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开展岗位培训练兵、技术竞赛交流和评聘“金牌职工”、“首席员工”等活动,积极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技术储备。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经信委等部门共建共享“山东省职工网上学习平台”,在进一步规范题库建设的基础上,增设视频教学、创新擂台、人才库和成果库、成果展示与转让、劳模和齐鲁金牌职工风采、“查保促”活动等窗口,到2020年末,开展岗位练兵活动的企业达到10万个,参加技能竞赛的职工平均每年达到500万人次,每年帮助15万职工晋升技术等级。四是深化“查保促”和“安康杯”竞赛活动,保障职工安全健康权益。通过“查保促”和“安康杯”竞赛活动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引导职工落实岗位安全责任,减少生产事故、控制职业危害,维护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权益,实现安全发展。五是开展职工节能减排竞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引导职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组织职工开发和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节能减排水平。组织相关产业工会瞄准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在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中,深入开展以“三比一降”(比创新、比技能、比管理、降能耗和排放)为主要内容的对标竞赛活动。六是开展“工人先锋号”创建和班组竞赛,夯实企业发展和劳动竞赛的基础。广泛开展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的班组(科室、团队)竞赛活动和“企业牵手?班组共建”活动,协助企业做好班组长的培养和选拔工作,建立科学的班组长选拔和考核机制,充分发挥班组长的重要作用。七是开展“齐鲁工匠”选树活动。为进一步培育和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舆论导向和浓厚氛围,加快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山东省总工会于今年3月3日下发了《关于开展“齐鲁工匠”选树活动的通知》(鲁会办〔2017〕19号),在2017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开展“齐鲁工匠”选树活动,命名一批“齐鲁工匠”。
对于以上答复如您还有意见和建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积极沟通交流,共同做好培育工匠精神、提升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希望您继续关心关注我们工作,多为我们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7年5月24日
(联系单位: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联系电话:0531-8695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