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劳动保障报》:汇智聚能助力远航——人力资源服务业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2024-12-02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人力资源服务业一头连着亿万劳动者,一头连着广大用人单位,具备匹配供需、专业高效的独特优势。在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方面,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帮助输送、培养制造业产业链所需的各类人才,提供精准化定制化服务助力企业升级、出海,融合发展水平日益提升。2023年,全行业服务用人单位5599万家次,其中40%左右是制造业企业。

牵线搭桥 助力高质量充分就业

走进湖南省永兴县就业服务超市,宽敞的大厅里,一排排招工宣传单整齐排列,电子大屏幕上滚动着各类岗位需求。几名求职者或坐或立,仔细阅读着岗位需求,挑选着合适的工作。

“永兴县被誉为‘中国银都’,白银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已逐步形成了规模庞大、链条完整的制造业集群,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也对人力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郴州市人社局办公室主任李鹏介绍,“为此,永兴县人社部门积极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邦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建设县就业服务超市,帮助当地制造业招工、促进群众就业。”

邦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练表示:“公司投资300余万元,在制造业企业聚集的家具建材广场打造就业服务超市,于每周五举办线下招聘会,并邀请当地电视台专业主持人同步在线上直播带岗,参加招聘会的多为永兴县及周边的制造业企业。”据介绍,自去年5月份正式投入运营以来,永兴县就业服务超市共计帮助当地群众实现本地稳定就业6.74万人次,通过劳务输出累计输送劳动者赴外地就业8000余人。

多地人社部门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帮助制造业企业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助力破解“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难题。

山东省济南市人社局紧扣全市重点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发展需求,推动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济南市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与制造业企业有合作关系的有1249家,占比达到75.6%。”济南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延学介绍,“今年3月,济南市人社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印发相关方案,进一步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制造业企业设计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和模式,整合制造业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持续提供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对接和供需匹配服务。”

江苏省苏州市人社局着力健全高水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体系,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531产业链”,依托各类新区、开发区等产业聚集区域,培育建设各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产业园运营管理,大力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力资源市场,为制造领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支撑。

苏州市吴江区人社局就业促进与人力资源流动管理科科长盛采莲介绍,近年来,吴江区人社局依托国家级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吴江园区,建设保障用工人力资源服务联盟和“乐业吴江”就业协作联盟,形成人力资源保供链双翼,为区内制造业企业提供送工服务。“今年以来,吴江区人社局依托‘乐业吴江’就业协作联盟成员单位,赴甘肃天水、陕西柞水等地开展跨地区人力资源合作15次,在全国累计建成劳务协作基地64个,为区内重点制造业企业输送员工7.82万人。”盛采莲说。

安徽省人社厅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单位出榜、中介揭榜、政府奖补”引才机制,共投入600万元专项资金,鼓励和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制造业等行业企业招引高层次人才。“十四五”以来,全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为企业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000余人。围绕新职业工种、新业态,安徽省人社厅开展产业人才发展和需求预测分析研究,编制完成《安徽省制造业人才需求白皮书》等15个人才需求目录。

培土育苗 打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员工在入职制造业企业之初,便能够通过App领取“新手”指引,了解企业环境和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并领取技能学习任务;工作期间,可以随时掌握自己的技能评估和潜力评估结果,并通过技能排名了解车间同事的学习情况,一同交流进步;随着员工技能水平和人岗匹配度的提高,员工的工资收入也会随之提升……

通过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盖雅工场提供的人力资源信息软件服务,这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性场景已经在雀巢等多家制造业企业车间成功落地。

盖雅工场董事长兼CEO章新波介绍:“我们研发了一套高效的数字化人效管理工具,让企业与员工实现更紧密的连接。一方面,可以通过正向反馈激励,让员工切实感受到提升技能的发展前景与物质回报,进而提升工作积极性,实现‘人尽其才’;另一方面,能够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并帮助企业提升员工稳定性。”据了解,这套数字化人效管理工具已在全国各地约900家制造业企业应用,注册用户规模约为300万人。

然而,当前制造业领域面临着人员流动性较大、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挑战。让企业引进来的人才能够“留得住”“发展得好”,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拓展服务广度深度的重要方向。

苏州智汇人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全波表示,公司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的作用,助力制造业企业的人才培养。“公司成立产业人才学院,为制造业企业员工开展情景模拟与岗位实操相结合的实训,并且深入洞察企业实际需求,为其量身定制培训内容,为每个员工匹配实训进度表,由实训导师手把手教授岗位技能,确保每位员工都能迅速融入并胜任新岗位。”王全波介绍,“为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精准匹配,我们还不断深化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技工院校的产学研合作,采取校企双制、工学一体、就业导向的培养模式,每年为制造业企业‘定制’5000到8000名实用型、应用型技能人才。”

加油添劲 推动制造业现代化转型

当下,众多制造业企业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技术、设备和管理模式上不断革新升级。这需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全面支持、深度融入和精准服务。

“山东济南工业门类齐全,制造业企业蓬勃发展,转型升级的需求强劲,涌现出不少智能制造工厂与‘黑灯工厂(即由智能机器人或自动化设备开展生产的工厂)’,进一步提升了对新质劳动力的迫切需求。”上海外服(山东)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建华表示,“我们充分利用上海外服在全国范围内拥有的170余个直属分支机构的资源优势,配合数字化的智能招聘解决方案,在全国范围内为济南企业寻觅核心专业技术人才。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为浪潮集团、临工重机、积成电子等制造业领域的多家企业从全国各地招聘了146名核心技术岗的人员。”

在当前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中,出海破局、寻找风口,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重要的战略选择。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提供定制化、多元化服务,助力制造业出海企业更好地融入海外市场,实现本地化运营。

“由于出海起步阶段不同、文化差异大、对人才市场认知模糊以及企业整体形象在当地尚未建立等因素,不少出海的制造业企业在人才招募上面临挑战。”北京科锐国际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国际化业务负责人陈崧表示,“科锐国际协助企业做好出海目的地的人才市场调研;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岗位特性与具体岗位要求,精准把握企业所需人才的核心特质;运用多种宣传手段,助力其塑造良好的雇主品牌形象,提升属地人才吸引力;联动国内外多个业务团队以及自建的产业互联平台‘禾蛙’上的人力资源生态合作伙伴,在全球范围内协作挖掘目标人选。”

程建华也表示,上海外服(山东)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是中国济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中央商务区园区入驻企业,目前主要为出海制造业企业提供人才外派、人员招聘、政策咨询、薪税管理等跨境服务,通过国际化的战略布局助力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业企业稳健地走向世界舞台。

在当前我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的背景下,人力资源服务业大有可为!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访问次数 :
用户中心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