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是山东省潍坊市灵活就业人员。在一次工作时,他发生意外,头部坠地,被评定为一级伤残、失去自理能力,生活大部分依赖护理。困境中,工伤保险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他渡过难关。
近年来,潍坊市社保中心深入推动社保经办服务转型升级,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质效,打造“暖心社保”服务品牌,为工伤职工提供有力度更有温度的服务。
政策落实惠民生
工伤事故发生后,李强第一时间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潍坊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员到医院与其主治医师沟通病情,让李强得到最有效的医疗救治。住院期间,工伤保险基金按规定为其承担了全部24.5万元的医疗费用,最大程度缓解其和家属的经济压力。出院后,李强需要长期卧床休养,日间照护又成了一道难题。工伤保险基金每月为他支付护理费,让李强请护工照料日常生活,大大减轻了家庭负担。
2009年,潍坊市启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工作,将这一群体纳入工伤保险保障范围。灵活就业人员发生工伤后,在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方面,与企业工伤职工执行相同的政策;在医疗待遇、伤残待遇、工亡待遇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各项待遇上,和企业工伤职工享受同样标准,全方位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的工伤保险权益。
潍坊市社保中心扎实做好工伤职工服务保障,从严从实落实工伤保险政策,织牢织密社会保险“安全网”。强化社保基金资金调度、社银直连全面应用、省级统收统支三项机制,畅通社保待遇申拨、发放全链条,确保工伤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到位。落实工伤保险待遇调整政策,连续调整工伤保险三项定期待遇标准,切实增强工伤职工安全感。截至目前,潍坊市已累计为8000余名灵活就业人员支付工伤保险待遇3.9亿元。
便捷服务暖民心
“在医院时,我和家里人都很担心医疗费的问题,但没想到工伤保险待遇这么快就能拨付下来,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我出院后心情一直比较低落,市社保中心还专门请来心理咨询师对我进行疏导,让我重新振作起来。”经过系列康复治疗,李强高兴地说。
潍坊市推出“工伤一件事”工作模式,高效服务工伤职工。人社部门与卫健部门建立医疗信息共享机制,工伤职工的原始病案、结算、康复、职业病诊断等信息经过授权后,由医疗机构即时推送至社保系统,实现信息全流程实时记录、即时获取、精确管理,业务材料压减80%以上,同时有效杜绝诊断证明、病历等材料造假骗取工伤保险基金情况的发生。打通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支付全流程,人社行政部门、社保经办机构、劳动能力鉴定机构三方数据实现内部流转,无需工伤职工重复提供材料。开发工伤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管理系统,将门诊和首次治疗医疗费纳入联网结算范畴,为协议机构提供工伤认定鉴定申请、转诊联网备案和康复申请等“一站式”帮办代办服务,有效解决工伤职工多次跑难题。
此外,潍坊市社保中心主动靠前服务,积极协调解决工伤职工遇到的困难,为每一位工伤职工及其家庭送去温暖和关怀。
撑起安全保障伞
2024年2月,快递小哥张路被潍坊市人社局聘为“工伤预防宣传员”。
作为首批工伤预防宣传员的一员,在仅仅一周的时间里,张路便成功分发了超过180份工伤预防宣传资料,解答了数十个关于工伤保险政策的疑问。“在传递工伤保险政策知识的过程中,我不仅帮助了他人,更收获了内心的充实与喜悦。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跟同事一起成为工伤预防宣传员,让更多人了解工伤保险、学会工伤预防。”张路说。
潍坊市社保中心将做好工伤预防宣传作为重要抓手,防范和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坚持参保覆盖到哪里、工伤保险政策宣传普及跟进到哪里的原则,号召企业负责人、社保经办人员和职工共同参与,聘请快递小哥、零工客栈工作人员作为工伤预防宣传员。将“常态宣传+重点节假日宣传+集中宣传”相结合,全年不间断组织多种形式的政策宣传活动。主动走进建筑工地、快递业、危化行业、社区、招聘会等地开展宣传活动,覆盖所有重点领域。畅通线上宣传培训渠道,注册开通抖音号、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建设新浪微博宣传页,结合线下出租车、公交车广告和户外大屏等媒介,形成立体化、多维度的宣传矩阵,全方位宣传工伤预防政策。
“未来,我们将继续全面贯彻落实《工伤保险条例》,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伤保障体系,持续扩大保障范围,推进法定人群全覆盖,全力保障工伤职工合法权益,让劳动者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潍坊市社保中心副主任石国华表示。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