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菏泽市人社局不断总结工伤保险工作经验,延伸经办服务新路径,用心用情为参保企业、工伤职工提供更加暖心的服务。
上好一堂课:
有理有据,让维权更省心
“我在‘菏泽人社’微信公众号上看到工伤预防小剧场,才知道还能进行伤残等级鉴定,解除劳动关系时还能领取待遇。孩子上班不到一个月就发生工伤了,他就想着换个单位。我让孩子看了视频,他坚持到过了停工留薪期鉴定后才解除劳动合同。你们的小剧场真管用!”近日,工伤职工杨某的父亲到菏泽市人社局综合服务大厅“工伤一窗受理”窗口提交其儿子的伤残待遇申领材料时,感激地对工作人员说。
菏泽市人社局强化问题导向,针对用人单位与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终止工伤保险关系等方面易引发矛盾争议的情况,上好政策宣传课,广泛宣传工伤保险政策,让他们的维权有理有据。利用“工伤预防知识大讲堂”“工伤预防‘菏’护安康”小剧场等形式,灵活多样地宣传工伤保险政策和工伤预防知识,告知工伤保险待遇申领政策及注意事项,有效避免因提前解除劳动合同造成工伤职工后期不能正常享受工伤待遇的问题。
用好一个群:
超强链接,让服务更高效
一天晚上8点多,老工伤职工王女士在群里发语音说:“谢谢你,有人问我医保科电话是多少。我不知道,问问你,没想到回复这么快。谢谢啦!”
不管是下班时间还是节假日,无论是不是工伤保险服务科的业务,菏泽市社保中心工伤保险服务科的工作人员对“工伤保险爱心交流群”里的问题始终坚持有问必答、及时回复。“我们科长常说,工伤职工及家属多是弱势群体,咱们一定要将心比心做好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遇到问题,能解答的及时解答,不能解答的也要给他们指条路。”工伤保险服务科一位工作人员说。
为解决工伤遗属等特殊群体认证难的问题,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建立“工伤保险爱心交流群”,构建与服务对象的“超强链接”。结合静默认证结果,实现对待遇领取人员认证到期的精准提醒;通过“菏泽人社”微信公众号或“爱山东”App平台进行认证,实现零跑腿、线上办,确保待遇连续发放;及时推送高频事项的办理流程、新出台的工伤保险政策及开展有关活动信息,让工伤职工及时了解。
办好一件事:
早期联动,让康复更有效
“跟您说一下,我已经转至三院进行康复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前不久,菏泽市社保中心工伤保险服务科工作人员接到了工伤职工杨先生打来的电话。在前期接听杨先生咨询工伤认定电话中了解到其腿部骨折后,该工作人员主动告知工伤康复和辅助器具配置相关事宜。后期,工伤医疗协议机构协助杨先生办理了康复确认并转出至康复协议机构的手续。
菏泽市人社局推行工伤认定和工伤康复联动机制,更好满足工伤职工康复需求。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时,根据受伤部位及伤残程度,前置提醒工伤康复事项。对符合康复早期介入条件的,在最佳康复期给予康复治疗,保障工伤职工受损的功能尽快得到恢复或者大部分恢复。对于已恢复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且离开原单位的工伤职工,菏泽市人社局与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联系,建立台账,适时安排就业培训并推荐就业岗位,促使工伤职工尽快重返工作岗位。
联好一张网:
数据共享,让服务更便捷
今年5月,一家机械厂的人事工作人员张先生到菏泽市第六人民医院工伤窗口,为工伤职工朱先生办理出院手续。窗口工作人员告诉他:“我看系统上提示,这名职工的工伤认定结论书已经下来了。我院已开通工伤联网结算一站式服务,可以联网结算,这样你们就不用再去人社局窗口报销了。”“人社局服务效率真高。认定这么快,还零跑腿报销,这样就不用单位长时间垫付了,真是太好了!”张先生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菏泽市人社局着力构建“大工伤”工作格局,在推动工伤保险经办服务管理数字化、智能化上下功夫。借力信息系统,推动社保经办与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共用、业务协同办理。持续深化工伤认定快办行动,推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待遇支付一窗受理。实行工伤认定“135”模式,对于工伤认定事实清晰的案件,在材料齐全的情形下,1日受理、3日内调查、5日内出具认定结论。深入推进工伤医疗(康复)费用联网结算,实现报销零跑腿、快捷办、网上办,让工伤保险服务更快一步。
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