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网站范围内搜索
部门解读|《关于加强职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2025-04-04 字体

关于加强职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

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我省职业指导服务工作水平,助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目标,我省制定了《关于加强职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就《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一、政策背景与意义

职业指导是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劳动者求职、稳定就业、职业发展以及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测评等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变化,亟需通过专业化、系统化的职业指导服务,解决劳动者供给与岗位需求适配性不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在广泛征求各市人社局和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意见的基础上,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强职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发挥职业指导的作用,构建“四化融合”职业指导服务工作体系,进一步搭建起劳动者求职和企业招聘之间的桥梁,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主要内容

(一)普惠化:织密服务网络,推动服务均等可及

覆盖全域:推动职业指导服务下沉基层,鼓励在高校、社区、产业园区等区域设置职业指导服务网点,形成覆盖全域的服务网络。

力量支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聘任等方式充实基层职业指导力量,组织开展“职业指导专家基层行”活动,提供面对面服务。

模式创新:推动职业指导服务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形成多样化、多层化的服务供给模式。

(二)标准化:规范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效能

工作室建设:推动职业指导工作室规范化建设,明确场地、设施、人员配备等要求,打造分级管理体系

服务标准化:发布服务事项清单,统一业务流程和服务规范,编纂教材和手册,建立“山东标准”,确保服务流程统一、质量可控。

创新发展:通过“揭榜领题”机制支持各地探索服务新模式,择优推广试点经验,形成“山东实践”样板。

(三)专业化:强化人才支撑,激发队伍活力

培育体系:建立三级职业指导专家库,开展分级培训、技能竞赛,提升从业人员能力。

交流机制:健全人才交流机制,组织职业指导专家、业务骨干赴先进城市学习调研,推动跨区域、跨领域经验共享。

激励保障:培育一批“职业指导金牌工作室”“职业指导之星”,鼓励用人单位将职业等级与人才待遇挂钩,增强职业吸引力。

(四)特色化:打造服务品牌,增强服务辨识度

人工智能赋能: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人才测评、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优势,推动职业指导服务智能化发展。

互联网融合:推广“空中厨房”模式,开发线上公益课程,形成劳动者云上点餐、课程定向投放的互动服务模式。

产教协同:贯通高校教育与就业实践,打造毕业生职业指导服务“山东样板”,推动职业指导服务与地方特色产业相适应。

市场驱动: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深度参与职业指导,推动服务专业化、市场化。


访问次数 :
用户中心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