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网站范围内搜索
关于省委省政府2020年重点工作部署贯彻落实情况(截止2020年11月底)
2020-12-07 字体

 

 

关于省委省政府2020年重点工作部署贯彻

落实情况(截止2020年11月底)

 

一、坚持就业优先,守住保居民就业基本盘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省政府高规格召开稳就业工作会议、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出台稳就业24条、保居民就业34条、“三保”10条、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20条。省委办公厅明查暗访结果显示,企业对社保费减免、稳岗返还政策满意度98%以上,居五类惠企政策之首。1-11月,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2.6万人,超额完成工作任务。一是援企纾困保就业。顶格出台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保费政策,实施稳岗返还扩围提标,发放疫情防控物资企业用工补贴和吸纳就业补贴,支持企业增加岗位。二是聚焦重点保就业。出台高校毕业生就业9项支持政策,拓宽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支一扶”等8大就业渠道。组织农民工返岗复工和就近就地就业。将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的90%,登记、领金实现全程网办”。三是优化服务保就业。设立用工服务人社专员,建立用工调度保障机制。实施“就选山东”毕业生就业线上服务,促进就业对接。出台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组织第五届山东省创业大赛,营造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氛围。开展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于2020年6月在全国较早出台以工代训政策实施细则,并率先发放全国首笔补贴资金。

二、坚持筑牢底线,织密编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一是扎实推进社保制度改革。实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完善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统一住院伙食补助和异地就医交通食宿标准,夯实建筑业按项目参加工伤保险长效机制。二是着力实现“扩面”“提待”。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养老金待遇,7月底已足额发放到位。三是进一步提升社保服务质效。优化企业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实现省内只转关系不转基金,业务网上申请、进度网上查询,办理时限从45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将新冠疫情感染工作人员及时纳入工伤保障范围,开辟绿色通道,快速兑现工伤待遇。

三、坚持改革攻坚,加快构建人才集聚发展新高地

将政策创新作为人才工作重要动力,出台《山东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落实“人才兴鲁”行动,有力地激发了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一是加快培育引进高层次人才。出台吸引集聚知名高校毕业生来鲁创新创业的10条措施,完善“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制度,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举办16场线下活动。二是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职称制度,拓展到农业、工程、统计等系列,建立基层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扩大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试点。三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优化高校、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引进流程。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推行协议工资制、年薪制、项目工资制。四是做好技能人才工作。全面推开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开展企业特级技师评聘工作,按正高级工程师兑现待遇。启动社会培训评价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备战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选拔97名选手参加全部86个比赛项目。扎实做好技工院校疫情防控和开学复课工作。五是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围绕“十强产业”,编制人才目录,征集1055家单位的人才需求1.3万个,向社会公开发布。打造“全链条”人才服务模式,推动“山东惠才卡”服务范围和服务功能实现“双突破”。

四、坚持系统治理,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一是狠抓农民工治欠保支。贯彻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开展根治欠薪冬季攻坚。二是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加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劳动关系问题解读,开展集体协商集中要约活动,引导企业和劳动者共克时艰。加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力度。

五、坚持统筹兼顾,全面落实人社扶贫重点任务

出台16条就业扶贫措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参保、保费代缴、待遇发放“三个全覆盖”。深化鲁渝劳务扶贫协作,帮助渝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来鲁就业,帮扶渝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开展渝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率先与湖北启动“6+1”劳务协作行动,组织开展“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

 


访问次数 :
用户中心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