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实施“三度工作法” 打造劳动用工合规建设指导服务品牌

2024-12-20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近年来,济宁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实施提升精准度、普惠度、满意度的“三度工作法”,积极打造“院企联动·安薪乐业”劳动用工合规建设指导服务品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畅通沟通机制,提升服务精准度。

通过开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指导新开办企业做好劳动用工规范化建设活动,不断提升劳动仲裁服务精准度,持续推动法治力量向纠纷产生的源头和前端再延伸,最大限度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前端化解。市仲裁院工作人员到11个县(市、区)开展劳动用工合规建设指导,每到一处新开办的企业或项目建设单位,都详细了解劳动合同签订、劳动报酬支付、社会保险缴纳等方面的情况,对用人单位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建立由仲裁员、企业人资经理、劳动者代表组成的微信群,既能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后反馈指导意见,也能对日后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用工问题及时进行解答。

此外,济宁市还通过印制劳动争议预防、协商、调解工作规程、企业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防控指引,指导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管理办法,帮助用人单位采取多种措施防范化解劳动关系矛盾风险,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扎根基层一线,提升服务普惠度。

为使更多劳动争议在基层得到实质性化解,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济宁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扎实推进多项服务基层一线活动。开展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分片联系基层调解组织活动,利用培训讲座、法律体检、以案释法、公益旁听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源头预防能力,实现基层调解组织以和解、调解方式办结劳动争议数量的合理增长与质量的有效提升。

开展劳动仲裁机构“送法进企业”活动,拓展服务范围,延伸服务周期,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在用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导企业做好劳动用工法律风险防控工作,促进职工权益保障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

联合劳动争议调解协会、律师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劳动用工风险防范普法宣传活动,帮助企业完善用工规章制度,增强企业由“被动应诉”向“主动预防”转变的意识和能力。

以普法课堂、基层调解服务站、青年仲裁员志愿者、流动仲裁庭“四进”工地为主要内容,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护薪农民工·仲裁工地行”活动,就广大农民工普遍关注的劳动关系确认及工伤认定等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农民工学法、知法、懂法。

2024年以来,济宁市已开展各类服务基层活动120余场,惠及企业2500余家;全市仲裁机构线下走进企业200余次,惠及人数4000余人。

深化专业指导,提升服务满意度。

为帮助广大用人单位全面检视用工法律风险,建立健全劳动争议协商调解机制,近日,济宁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分两批为300余家用人单位集中开展劳动用工风险防范化解专项指导。活动以法律讲座、座谈交流、调查问卷等形式进行,业务专家就劳动法律法规政策进行深入阐释,指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行为,提高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从源头预防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

此外,为进一步提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质效,济宁市各仲裁机构一方面积极协助劳动者申请法律援助,帮助劳动者实现高效、便捷、零成本维权;另一方面还在仲裁开放日定期邀请部分企业代表和劳动者前来观摩劳动争议庭审活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不断增加仲裁工作的透明度。(来源:“中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公众号)。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访问次数 :
用户中心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