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滨州市人社局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力心安滨州建设为目标,坚持仲裁为民理念,积极以和解、调解等方式,大力推动争议实质性化解,有力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截至5月底,全市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4003件,其中仲裁机构立案受理1797件,当期结案率90.36%;各类调解组织受理2206件,调解成功率86.24%。
一是强化“调治”,建立了全程调解新理念。案前早介入,创新试点了“案前调解制度”。针对劳动者诉求单一、证据明确、案情简单案件,引导当事人在立案前达成调解协议,为当事人减少了诉讼成本,节省了诉讼时间。案结不撒手,在调解协议达成后,及时跟进、督促协议的完全履行,协调双方积极落实调解协议内容,化“争议”为“满意”,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
二是推广“诊治”,建立了源头治理新机制。政策法规及早宣传,开展“十百千送法进企业”创新行动,以“对接十强产业,普及用工百问,服务千家企业”为内容,通过提供“一对一”法律法规宣传及劳动用工指导服务。风险隐患早发现,坚持“及时排查、各负其责、工作在前、预防为主”的原则,多渠道全方位掌握重点企业社保欠费、人员解聘、投诉举报、案件受理等指标数据信息,做好争议风险研判。矛盾纠纷早介入,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对突发和预警监测的矛盾纠纷,及早介入、迅速处置,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实现劳动纠纷“不出厂区”“不出园区”“不出社区”。
三是推进“共治”,建立了多元化解新格局。加强企业自主调解,指导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劳企双方沟通对话机制,帮助企业完善协商规则、内部申诉和协商回应制度,提升企业自主协调处理劳动关系问题能力。加强部门合力化解,健全多元协调联动机制,整合人社、法院、工会、工商联等调处职能,建成联合调解中心,提供调解指导、法律援助、仲裁审查、司法确认等服务,实现调裁诉有效对接。
四是加强“智治”,建立了速裁快办新模式。推动要素式办案模式在全类型争议案件的适用,进一步优化审理流程、减少庭审时长、缩减审理时限、精简文书篇幅,实现简案、急案、重案速裁快办。按照制度机制全、专业程度高、服务能力强、基础保障好的标准要求,培育选树推荐金牌调解组织,提炼符合本地特色的工作方法和服务品牌,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提升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的整体效能。截至目前,该市已有8家基层调解组织入选全省标准化调解组织,1家基层调解组织被人社部等四部委评为全国金牌调解组织。(文章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