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搭建裁审衔接协同办公平台 持续提升劳动人事争议办案服务质效

2024-04-29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可以直接到家门口的东营市申请仲裁了,不用再多跑60公里到河口申请仲裁了,真是太方便了!”东营市河口区某化工企业赵先生感叹道。工伤事故腿部受伤后,赵先生饱受行动不便困扰,因为河口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离家60公里,维权程序一直搁置,仲裁“全市通办”后,赵先生就可以到离家只有几百米的东营市仲裁申请仲裁,解决了大难题。

自2020年以来,东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与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山东省率先搭建裁审衔接协同办公平台,推行案件受理“全市通办”制度。各级仲裁院不分地域接收当事人仲裁申请,审查后非本仲裁院管辖的,通过线上进行移送。申请人可就近就便到市内任一家仲裁院提起申请,实现仲裁申请一次办好,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提出申请、提报相关材料、案件信息实时推送人民法院,通过裁审衔接平台,张先生因为某物流公司拖欠工资申请先予执行的案子,由仲裁机构线上一键推送移送至人民法院就能办好,减轻了张先生不少负担。

先予执行是裁审平台“绿色通道”搭载的一项功能。“绿色通道是指由当事人申请,经仲裁机构和法院通过平台“互动”依法完成审查,实现先予执行和财产保全的“网上”通办,解决农民工、困难伤残职工等特殊群体需求,缩减维权时间。

“当事人如果不服仲裁裁决起诉至东营区人民法院,平台会自动向我发送短信,我会及时与法官沟通案情,详细介绍案件审理情况。”东营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仲裁员冯宏刚介绍。“法院立案后,通过平台能够实时查阅仲裁阶段的案卷资料,包括庭审笔录、证据材料、裁决书等。我也会听取仲裁员相关意见,依法作出判决,结案后填写裁审信息情况以供比对分析研究。”东营区人民法院高敏法官介绍。“原来在仲裁阶段提交证据后,到了法院还要再提交一遍证据。现在通过平台,已在仲裁阶段提交的证据无需再向法院提交,缩短了庭审时间,提高了案件处理效率。”山东齐征律师事务律师陈莎莎说。

裁审衔接平台搭建了案件信息实时共享的一体化平台,实现了网络调卷、异地阅卷、关联案件自动推送等功能。仲裁机构与法院定期召开裁审衔接联席会议,研讨裁判规则和发布典型案例,实现了裁审办案尺度统一、合力化解矛盾纠纷的目标。全市裁后起诉率由年均29.41%降至18.89%,法院受理案件比例不断降低,裁审一致率由65%升至90%,仲裁公信力不断提升。

“受经济形势、企业破产重整、转型升级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激增,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个体维权带动群体维权情况多发。在这种情况下,平台预警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东营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副院长杨海波说。“如2022年下半年到2023年,东营区法院审理某运输公司劳动争议案件,涉案职工203人。其中,进入仲裁程序70件,进入诉讼程序30件,一审合理调整审理节奏判决2件,二审通过快审快结后,28件一审诉讼案件均参考二审生效判决思路达成调解,后续170余名职工实现仲裁审理阶段和仲裁立案前和解。2021年至2022年,垦利区人民法院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联合化解了某物流公司和某集团系列劳动争议,300余件劳动争议化解在诉前。通过线上预警,线下解决问题,以协同办公平台为载体,形成“源头预防为先、裁审高效衔接、法院裁判终结”的劳动争议逐级分流体系,实现分类化解纠纷和诉源治理的有机融合。”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聂燕介绍。

对破产衍生等行业性、群体性劳动争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或人民法院在平台及时通报,标注预警信息。针对预警企业,共同做好稳控对接、联动应对。通过仲裁速裁、法院快审和裁审高效衔接,充分发挥生效判决示范指引作用,推动类案化解在仲裁和诉前调解阶段。“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人社、法院之间的协作配合,共同完善裁审衔接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劳动纠纷联动化解效能,将高效化解劳动纠纷有机融入全市发展大局,为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东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二级调研员王晓军说。(供稿单位:东营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访问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