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做好“四减”文章 跑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服务“加速度”

2022-12-27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近年来,枣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认真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深入推进职能、优流程、优服务”提升行动创新实施立案登记制、全域受理制、标准流程制、部门联动制等一系列举措,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减短时限、减少跑腿、减省环节、减轻诉累”四篇文章,跑出了服务“加速度”,全面提升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质效,赢得当事人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实施“立案登记”减短时限立案是劳动人事争议进入仲裁程序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仲裁机构当事人提供接待、咨询等服务的窗口。为充分保障当事人仲裁权利2019年枣庄市率先试点推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立案登记制,将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由五日作出受理决定”提升为当场受理立案,目前已在全市推广。一是标准具体化。受理接待窗口人员亮明身份、职责及承诺,对满足申请人具备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有明确的被申请人且具备法律规定的主体资格有具体仲裁请求和事实依据仲裁受案范围4类条件的案件当场登记立案,实现“有案必立、有案快立”。二是材料容缺化对当事人提交的仲裁申请全部出具书面凭证对符合立案范围但立案要件不齐备的,当即释明,实行容缺受理对仲裁申请进行预立案,以书面形式告知当事人一次性补正的材料和期限。当事人在指定期限内经补正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登记立案。三是受理快捷化。对于仲裁机构能够获取的信息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相关材料。对于仲裁申请材料齐全、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提速为当即登记立案、当即组庭、当即确定开庭日期,实现当事人仲裁申请受理零等待,受理时限压缩95%以上

二是推“全域受理”减少跑腿当事人到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申请,经常出现“不知地址盲目跑”“离得太远长途跑”“材料不全来回跑”等现象。方便当事人就近就地提出仲裁申请,今年7月在全省率先实施劳动人事争议全域受理工作机制,即对枣庄市域范围内受理的案件,当事人可就近选择全市任一仲裁服务窗口提交立案申请,然后仲裁机构再进行内部流转,实现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一点受理、全市通办”。一是落实首接负责。首次接待的仲裁机构落实首接责任,对申请案件有管辖权的,依法及时受理;无管辖权的,指导当事人填写仲裁申请书,初步审核、接收、移交立案材料,向当事人出具案件移交告知书、选择仲裁管辖机构告知书,并明确告知当事人案件移交相关事项。多个仲裁机构具有管辖权的,向当事人依法释明管辖规定,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仲裁机构。二是严格内部流转首次接待的无管辖权的仲裁机构为协作仲裁机构,具有管辖权的仲裁机构为管辖仲裁机构。协作仲裁机构审查后将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连同全域受理移交管辖工作的函一并移交至管辖仲裁机构管辖仲裁机构收到材料后当日与申请人取得联系,按程序进行立案登记,并将立案受理的相关文书依法及时送达当事人。目前,已通过全域受理方式受理案件35件,受到当事人的好评。三是强化保障措施建立全域受理负责人及联络员名单,市本级和各区(市)仲裁机构应安排一名负责人及名联络员按照AB角负责全域受理工作。加强立案窗口设施配备配置高拍仪等硬件设备,与邮政机构签订专项服务协议,保证安全高效地移交案件材料。对于全域受理需要移交的案件,做到当日接收材料当日邮寄移交。

三是规范标准流程环节在仲裁办案规则规定的前提下,以减省工作环节为目标,全面对立案工作环节进行梳理、合并和提升,努力做到“能快则快、能减则减”。一是进行流程再造。将立案审查、组庭排庭、开庭通知、调裁衔接等多个环节整合为一个环节,实现了立案登记事项一次办好。当事人提出仲裁申请后,如果符合立案条件,仲裁机构会一次性出具受理通知和开庭通知,并当面送达给当事人,确保当事人“最多跑一次”。二是明确衔接标准。对适合调解的案件,健全“一表一单两书”(立案审批表、调裁流转单、调解建议书和委托调解书)制度,通过委托调解的方式及时转入乡镇(街道)、企业或其他调解组织先行调解,在立案环节一次性实现调裁衔接的标准程序。三是事项一次告知。立案环节,将申请仲裁风险告知书、疫情防控温馨提示、举证通知等一次性告知当事人,让当事人一次性了解庭前注意事项及所需材料,为庭审做好充分准备。对接待窗口全面装修升级,制作摆放宣传材料,公开仲裁受案范围、申请仲裁需要的材料及立案受理标准等信息,设置公示栏,公开案件受理情况、庭审时间安排。

四是建立联动机制减轻诉累为充分发挥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两种制度优势,更加高效快捷处理劳动关系矛盾纠纷,积极探索建立仲裁监察协调联动机制,合力化解劳动争议。一是一窗受理促衔接。设立仲裁和监察“一窗受理”服务窗口,由仲裁、监察员联合值班,按照疑难案件仲裁优先、违法案件监察优先等原则,合理确定仲裁监察管辖范围,让当事人只进“一扇门”。二是联合办案提质效。成立联席会议和工作专班,建立转交移送办理、联合会商办理、联合检查提醒、联合送法入企等协作机制,健全案卷借阅、信息共享和证据互认等制度,定期研究重大案件和疑难复杂案件。实行人员互聘制度,仲裁员和监察员全员相互考取了监察员证和仲裁员证,实现了人员的融合互动。三是携手调解促和谐。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指示要求,坚持调解优先和联动调解原则,采取监察约谈与仲裁调解相结合的方式,合力化解争议。今年以来,通过仲裁监察联动机制成功化解9起工资争议案件,涉及餐饮、建筑等领域,涉案金额18万元。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访问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