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桓台县以为民服务为宗旨,以群众满意为导向,创新劳动仲裁监察工作体制机制,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推行“一窗受理”新模式,创新开展“互联网+调解”,让劳动者维权“少跑腿”,擦亮桓台县“便民高效维权”品牌。
一、提高政治站位,统筹全局谋划联动工作“新模式”
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事关就业形势稳定,桓台县高度重视,统筹仲裁监察力量,持续深化仲裁监察一件事改革,为劳动者维权提供“最便捷路径”。一是目标明确,思想统一。县人社局召开会议,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抓,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压实责任,做到工作目标明确。二是制定落实工作方案。制定出台了《关于落实劳动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协调联动工作的实施方案》,从工作目标、工作要求、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相应要求,为仲裁监察一件事改革提供制度保障。三是成立工作专班。成立了由分管局长为组长,仲裁、监察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仲裁监察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工作专班,并由仲裁、监察指定专人负责日常联络协调工作,持续推动联动工作机制落到实处。
二、“一窗”便捷受理,跑出劳动者维权“加速度”
遇到劳动纠纷,需要寻求人社部门帮助解决,很多人分不清楚,为此,我们打造了一站式劳动维权服务大厅,实现一窗受理。一是建立健全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劳动维权服务机制。设立劳动维权一站式服务大厅,实行“一窗式受理”劳动纠纷案件。该大厅占地200余平米,设置综合受理窗口三个,案件调解室两间,法律援助工作站1个。建立了一次性受理告知制度、内部沟通衔接制度、信息双向反馈制度、联合会商调解制度、联合行动制度等五项制度,制定了仲裁监察联动工作流程,方便群众监督和业务办理,营造便民高效的服务环境。二是集中一窗受理,方便当事人维权。劳动维权一站式服务大厅,实行首问负责制,仲裁、监察工作人员双人值班,劳动者来到大厅,通过劳动维权综合窗口统一进行业务申请,仲裁监察联合研判,按法定自愿原则确定管辖权,有效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办理效率,为当事人维权提供便捷化服务。三是开通“绿色通道”,为劳动者维权提供最优方案。为谋求劳动者利益最大化,方便群众,根据劳动者需求为量身定制化解方案,采取先期执行监察程序询问调查、协调化解,后期通过劳动仲裁做法律后援、跟踪问效的新模式,开通“绿色通道”,为劳动者提供智能化服务。截止目前,仲裁监察合力处结案件3026件,为劳动者追回应得利益2259万元,案件按期办结率达到100%。
三、织密维权网络,打造劳动仲裁监察“便民服务圈”
按照方便快捷原则,畅通线上线下受理渠道,打造覆盖全领域、全网络的劳动仲裁监察便民服务圈。一是仲裁监察信息适时共享,形成纠纷化解合力。劳动仲裁、劳动保障监察分别安排专人负责日常业务受理,完善工作流程,共享案件材料及信息数据。根据工作需要,可以互相查询、借阅、复制案卷材料。实行案件生效处理结果相互认可制度,仲裁或者监察依法取得的证据,另一方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仲裁或监察依法查证的事实,另一方可以直接予以认可,减少重复取证,进一步压缩办案时间,形成化解劳动纠纷合力。二是联合行动力量,构建便民服务新模式。仲裁、监察根据案件处理情况,每半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通报重要案件信息和风险隐患情况,点评优秀仲裁文书和监察文书,分析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统一法律政策适用标准。定期选派仲裁、监察业务骨干开展联合培训,共同研讨疑难复杂案例,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开展联合“送法入企”活动,设置10家驻企工作室,选派10名优秀仲裁员和监察员联合指导企业完善用工制度、减少用工风险。对涉及农民工工资案件等重大案件,发挥协同优势,实行联合会商、联合调解,妥善处理争议矛盾,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三是完善调解网络,实现纠纷就近化解。依托“三位一体”一站式劳动纠纷化解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调解”优势,构建县、镇、村三级调解网络,开发32个公益岗位充实到“三位一体”一站式劳动纠纷化解平台,为64名基层调解员、兼职监察员以及300名网格员进行劳动保障业务培训,实现“一岗多责、一专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