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仲裁院:立案一网通办 专家“问诊开方”

2019-09-19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近年来,山东省烟台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践行“调解仲裁为民”理念,在便民服务、调解模式、效能提升等方面持续创新,提高群众满意度。不久前,该院被山东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这是继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优质服务窗口、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山东省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之后,该院获得的又一殊荣。

建立预约立案平台  群众只跑一次

“网上预约就是快!工作人员提前审过材料,我过来签个字,两分钟就把案子立上了,啥都不耽误。”王女士说。
王女士是一家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职工,因为产假期满后的岗位调整与单位意见不一,引发劳动争议。她在网上提出立案申请并通过审核,足不出户便做好了立案准备工作,节省了不少时间。

网上预约立案是烟台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推出的便民服务举措。该院建立预约立案平台,对接全省仲裁办案系统,实现全市仲裁立案一网通办、只跑一次。在烟台市所辖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的当事人,登录市人社局网站进行实名认证后,可申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立案预审,并选择仲裁机构。相应仲裁机构通过仲裁办案系统会马上审查,3日内完成审核,并通过网络、短信、电话等方式反馈审核结果。对需要补充材料的当事人,仲裁机构当即一次性告知。之后,当事人可到仲裁立案窗口办理正式立案手续。

推行网上立案预审服务,有效缩短了当事人在窗口立案的等待时间。尤其是对居住偏远、不清楚立案所需材料、对申请书格式拿捏不准、需要预先审核的当事人来说,不再因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多次往返。据统计,实行预约立案后,群众办理立案的时间,较以往平均缩短近80%。

成立联合调解工作站  专家“坐诊”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都没心思找工作,走程序耗不起啊。现在终于解决了,我能安心找工作了。谢谢!谢谢!”不久前,通过“专家号”调解成功并当场拿到调解款的顾先生,不停地向特邀调解员表示感谢。

面对基层调解组织公信力较低、调解员队伍专业性不高等实际情况,烟台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一直进行积极尝试和有益探索。经过充分酝酿、协调磋商、调研论证,市人社局与市总工会、工商联、企联共同成立联合调解工作站,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熟悉法律政策、贴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优势,形成化解争议合力。工作站设在市人社局,总工会、工商联、企联各设分站,公平、公正地开展专业调解。

联合调解工作站实行专家“坐诊”,由律师、工会干部、人力资源工作者等专业人员组成特邀调解员队伍,增强调解公信力,提高成功率。工作站实行全程跟踪服务,调解成功形成的调解协议,由仲裁委审查确认,将调解协议转化为仲裁调解书,赋予强制执行效力;调解不成的,及时引导当事人进入或恢复仲裁程序,保障争议处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工作站还主动“问诊开方”,根据当事人情况量身指定调解员。调解员接受委托后3日内主动联系当事人,就近就便确定调解地点,调解方式更亲民;调解过程中适时给出专业性建议,使调解更有针对性。截至6月底,有91件争议案件进站调解,占同期该市受理仲裁案件总数的13%,调解成功32件。

统一裁判尺度  裁审衔接有突破

“作为承担全市劳动人事争议处理任务的机构,想让群众满意,我们就要不断提高调解仲裁质效,不仅让赢的一方高兴,也要让输的一方心服口服。”烟台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有关负责人说。

近3年,烟台市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年均8000件。面对案件数量逐年上升的趋势,该院强化学习,钻研业务,提升自身履职能力,切实维护好当事人合法权益。他们还扎实推进裁审衔接,提升仲裁效能。今年6月,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与市人社局联合发布《关于劳动争议案件裁审衔接问题的处理意见》,对劳动争议裁审实践中的59个疑难复杂问题进行了回应。《意见》自酝酿至出台历时半年。其间,裁审双方广泛听取法学专家、工会干部、律师、企业各界代表的意见,多次组织会商、论证、研判。《意见》回应了网约车司机等人员新型劳动关系认定、《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废止后的经济补偿及医疗补助费支付、因第三人侵权产生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等热点难点问题,统一了裁判尺度,是烟台市裁审衔接工作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意见》出台后,烟台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通过局微信平台“仲裁微言”,连续对具体条文进行深入解读,让群众更好地理解运用。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访问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