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业发展 推动“双向奔赴” 山东激发博士后创新创业活力

2025-02-13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博士(后)青年人才是高层次人才的重要“蓄水池”和创新创业的生力军。近年来,山东聚焦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全方位加强博士后引育留用工作,努力提高博士后工作整体质效,激发博士后创新创业活力。

以赛引才育才、荐才聚才

近年来,山东充分发挥以赛引才育才、以赛荐才聚才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展博士后大赛,陆续挖掘、培养了5000余位博士后人才创新创业。利用赛事吸引力聚焦区域发展需要,精准布局赛道,创新引才新模式,首设揭榜领题人才招引榜,向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广发“英雄帖”,遴选出一批高水平人才、高技术项目。“博揽英才 创领未来”特色品牌深度拓展了在青年人才中的知名度,丰富了育才举措、提升了留才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人才智力支撑,成为了山东青年人才引育的一块“金字招牌”。利用多平台赛事让博士后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有引才需求、技术需求的企业(单位)现场张榜,有成果转化、投融资需求的博士(后)团队现场路演,达成合作意向的现场签约促进达成了一批产学研合作,为技术转移转化注入了催化剂。

2024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参赛范围更加开放,除博士后外,广泛吸引优秀博士参加大赛,共吸引来自海内外23个国家(地区)、300余家高校和科研院所、500余家企业的1290个博士(后)项目报名参赛,团队成员数量3600余人,参赛数量较2023年增加16.5%。更加注重人才引进,通过发动博士后科研平台、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设置人才引进、技术攻关两类榜单,吸引博士、博士后通过揭榜来鲁、留鲁。更加注重区域平衡和示范引领作用发挥,采取济南、青岛、烟台、威海四市联合办赛模式,按照城市产业特点由各市承办大赛相应赛道,帮助承办市对口吸引博士(后)人才、项目落地,赛事承载力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增强,“近者悦、远者来”的山东博士后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彰显。据统计,通过大赛已有近130余个项目在山东转化落地,投资金额超4.6亿元。

强化政策支持,激发创业活力

人才与项目引进来,如何帮助其转化与落地?山东用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助推大赛成为促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加速器”。

强化政策支持,激活博士后创新的“动力源”。在奖励配套上,除金奖奖金5万元、银奖奖金2万元、铜奖奖金1万元外,对获奖并依托报名项目在山东省境内落地的博士后创业项目,纳入2025年度“山东博士后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给予经费支持。对获得金奖的博士、博士后项目负责人直接颁发“山东惠才卡”,享受山东省内29项优惠政策及便利服务。让博士(后)青年人才既有“第一桶金”的启动支持,也能获得“阳光雨露”的持续滋润,在创业的道路上开好头、起好步。

把赛场变成项目对接“会客厅”。2024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设置六大赛道,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项目为主导,与山东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行动同步吻合,与聚力发展工业经济、数字经济的方向高度契合。一边帮助需求单位遴选一批好的项目,一边引进一批优秀的博士后青年人才,实现博士后创新项目与山东企业的“双向奔赴”,帮助企业达成技术合作的“最优解”。“通过大赛的牵线搭桥,我们的项目获得了200万元的投资和300万元产品订单,项目正在办理落地相关手续,步入了产业化快车道。”于金明院士团队成员、大赛创业赛金奖获得者赵晓勇表示。

搭建科研平台,筑牢发展根基

实施以人才链为总牵引,优化教育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的“四链”融合发展机制,通过大力推进博士后科研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实现“四链”融合方面的天然优势,着力打造人才、教育、创新、产业全过程融通的发展生态。截至2024年底,全省共设立各类博士后科研平台超过1100家,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8家、科研工作站455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75家,实现全省16个设区市全覆盖、重点产业全覆盖和行业门类全覆盖。全省累计招收博士后超2万人,在站博士后数量突破8000人。

20236月,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组织有关社会组织、创业投资机构、创业园区、金融机构等单位发起成立“山东博士后创业基金联盟”,按照市场化、专业化的投资原则,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配置、资本主投”的创业投融资机制,引导更多社会资源与博士后创新项目进行对接。目前,已有6家金融机构、21家投资机构和21家孵化机构加入基金联盟,汇聚的基金规模达到10亿元。博士后青年人才成长成才的生态不断完善,有力提升了博士后在鲁创新创业的获得感。

来源:大众网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访问次数 :
用户中心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