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推出政策“礼包”全方位引才留才

2025-02-21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青年人才方面

企业博士补贴由最高36.8万元升级到44万元,企业硕士补贴由最高17.2万元升级到22万元,企业本科生补贴由最高8.6万元升级到11万元,企业专科生补贴由最高2.08万元升级到3.8万元。

技能人才方面

对企业新引进的符合条件的首席技师、特级技师、高级技师、技师,分别给予每人每年3.6万元、2.4万元、1.2万元、6000元生活补贴,补贴3年;对企业自主培育的符合条件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每人分别给予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6000元、8000元一次性补贴。

高端人才方面

将每5年扶持200人增加至每年扶持300人,同时探索设立黄渤海新区专项,市、区联动进一步扩大扶持范围、强化扶持力度,全面构建涵盖各行各业、具有烟台特色、符合成长规律、富有竞争优势的市级人才工程体系。

人才兴则城市兴,人才强则城市强。

昨日上午,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烟台市“人才飞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烟台市省实验室与本地企业共引共用博士实施办法》两个政策文件。当下,烟台正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诚意,为人才营造更有“近悦远来”的城市环境。

“人才飞地”建设 最高给予50万元资金支持

在人才资源和创新资源富集城市建设“人才飞地”,是近年来各地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破解地域引才困局、多元化开展招才引智工作的新举措。

于烟台而言,“人才飞地”是突破地域限制、广纳人才的前沿阵地。烟台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晓智介绍,此次对2022年印发的《烟台市“人才飞地”建设管理办法(试行)》进行重新修订,将研发机构类“人才飞地”申报条件取消“人才创新服务平台”要求,同时减少专职研发人员数量要求,进一步降低“人才飞地”申报门槛。

同时,将“人才飞地”建设类别由1类扩充至3类,并明确每个类别申报数量,其中,研发机构类“人才飞地”每次认定数量不超过5个,孵化器类“人才飞地”每次认定数量不超过5个,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类“人才飞地”每次认定数量不超过3个。

资金支持力度层面,研发机构类“人才飞地”认定成功后,给予申报单位10万元经费补贴,管理期满后,根据绩效评估结果最高给予40万元补贴资金;孵化器类“人才飞地”将根据年度运营费、场地租赁费用的10%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资金补助;对孵化企业在烟落地并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按照每家企业5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对重点建设的市级“人才飞地”,可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支持;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类“人才飞地”建设期满后,根据绩效评估结果最高给予50万元资金支持。

王晓智表示,新修订《管理办法》将充分调动各级政府、企业、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单位引才用才积极性,鼓励各单位在省外(含境外)创新资源聚集城市打造以人才引育、创新团队建设、技术转移、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为目标的人才平台和“异地研发,烟台转化”的协同创新体系。

3年内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招引百名博士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创新的生力军,在推动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受限于规模、资金等因素,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方面面临较大困难。

为深入推进全市重点产业领域“四链”融合发展,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高端人才引进难题,我市出台《烟台市省实验室与本地企业共引共用博士实施办法》,以烟台市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烟台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为试点,探索重点研发机构与本地企业共引共用博士工作机制,计划利用3年时间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招引百名博士,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实施办法》明确共引共用博士可叠加享受的省实验室、合作企业及地方三方引才待遇,提高来烟人才待遇的同时降低企业用人负担,以此吸引更多高学历人才来烟工作,化解中小科技型企业博士引进难问题。作为“校招企用”的初步探索。通过人才在省实验室落户科研、在企业实践及成果转化,支持共建联合实验室等形式,进一步推动平台与企业资源有效对接和共享,实现双方“人才共用、资源共享、多方共赢”。

博士人才具有强大的人才集聚效应,引进1个博士,就是引进1个高层次人才的“朋友圈”,随之而来的是资源、技术、项目等诸多能够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元素。如何确保《实施办法》能够有效促进博士的引进、成长和留存?

烟台市科技局科技人才科科长姜晓介绍,为保障博士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烟台从多个维度发力。为引进博士提供明确政策法律保障,通过政府监督,共引共用博士、省实验室、合作企业签订三方协议,明确服务期限、科研成果归属、收益分配以及各方权利义务等事项,确保三方之间的合作有明确的法律保障。为引进博士建立全面职业发展通道和晋升机制,让博士在省实验室和企业之间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为引进博士提供精准展示平台,前期《岗位需求目录》将面向烟台市行政区域内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征集,经省实验室论证后发布,确保引进博士可以在合作企业中充分利用所学专业,发挥自身最大价值。同时支持省实验室与合作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提供成果转移转化平台。

构建具有烟台特色的市级人才工程体系

烟台市委组织部人才办主任贾赵勇表示,近年来,全市人才工作坚持紧贴产业链布局人才链,通过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努力让各类人才在烟台舒心生活、安心工作、专心发展,加快构建“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发展格局。

青年人才方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吸引集聚青年人才来烟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重点优化升级企业青年人才补贴政策,企业博士补贴由最高36.8万元升级到44万元,企业硕士补贴由最高17.2万元升级到22万元,企业本科生补贴由最高8.6万元升级到11万元,企业专科生补贴由最高2.08万元升级到3.8万元。

技能人才方面,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烟台市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出台覆盖“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的普惠性补贴政策。对企业新引进的符合条件的首席技师、特级技师、高级技师、技师,分别给予每人每年3.6万元、2.4万元、1.2万元、6000元生活补贴,补贴3年;对企业自主培育的符合条件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特级技师、首席技师,每人分别给予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3000元、6000元、8000元一次性补贴。

高端人才方面,出台《关于实施新时代烟台市高端人才引育“双百计划”的意见》,将扶持创新、创业两类扩展为扶持全职创新、兼职创新、创业企业、创业项目、经营管理、产业技能、蓝色领军、海外领军8类,将每5年扶持200人增加至每年扶持300人,同时探索设立黄渤海新区专项,市、区联动进一步扩大扶持范围、强化扶持力度,全面构建涵盖各行各业、具有烟台特色、符合成长规律、富有竞争优势的市级人才工程体系。

透视一场发布会,看到一座城对人才的态度。随着一系列热辣滚烫的政策“礼包”的出台,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这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为烟台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来源:水母网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访问次数 :
用户中心 [登录]